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国无兵 > 第28章(第1页)

第28章(第1页)

上面,我们简介了两个&ldo;书生&rdo;的经世之路。他们只是代表人物。考察整个湘军的官佐构成,&ldo;书生&rdo;占了很高的比例,因而湘军之将,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最密集的&ldo;儒将群体&rdo;。据罗尔纲先生《湘军兵志》对182名有出身可考之湘军将领的统计,出身于进士、举人、贡生、诸生、附生者,占到58%。

治世之&ldo;书生&rdo;,乱世之&ldo;儒将&rdo;,文武逆势,荣辱翻覆,确实印证了&ldo;时势造英雄&rdo;的旧话。在镇压太平天国数年血战之后,湘军的&ldo;书生&rdo;们通过非科举途径一跃而变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据粗略统计,湘军系列推出的总督竟有十四人,巡抚竟有十三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省级政权都控制在他们手中。这,又是一种政治奇观!

本节标题中,还有&ldo;民兵&rdo;二字。&ldo;民兵&rdo;古已有之,今仍存在,但以&ldo;湘军&rdo;时代的&ldo;民兵&rdo;为最能战斗、最有功绩、最为风光。

&ldo;民兵&rdo;,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ldo;宽&rdo;处说,&ldo;湘军&rdo;是&ldo;民兵&rdo;。因为当时的国家军队是&ldo;绿营&rdo;与&ldo;八旗&rdo;,&ldo;湘军&rdo;既非&ldo;绿营&rdo;,又非&ldo;八旗&rdo;,所以只能划入&ldo;民兵&rdo;范畴。而从&ldo;窄&rdo;处说,&ldo;湘军&rdo;又不是&ldo;民兵&rdo;。因为它虽然独立于国家正规军之外,又是限定地区、限定数额、临时招募的,但它却纳入了国家最高统帅部的指挥体系,由国家最高权力任命其将佐,且由国家财政(尽管有地方募捐予以助饷)予以后勤支撑,所以尽管&ldo;名&rdo;不正,却也是地地道道的国家正规军。

我们在本节文章中揭橥&ldo;民兵&rdo;的&ldo;救国&rdo;作用,其实是基于国运变数、民命变数的思考。&ldo;兵&rdo;与&ldo;民&rdo;,名不同而实同。&ldo;民&rdo;向&ldo;兵&rdo;的身份转变倘若呼应了国家安危的吁求,则亦民亦兵,皆无不可。

基于这种大而化之的体认,在下强调在太平天国背景下&ldo;民兵救国&rdo;的作用,当然并不掩饰对&ldo;天兵乱国&rdo;的否定。

这一否定,并非针对着&ldo;起义&rdo;,我们关注的是&ldo;起义&rdo;或&ldo;革命&rdo;后能给中国的&ldo;民&rdo;一个什么样的&ldo;法度性&rdo;或&ldo;制度性&rdo;环境。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因而,是&ldo;民&rdo;的不满,重新聚集了对&ldo;造反者&rdo;的再遏制。有&ldo;造反&rdo;的&ldo;民&rdo;,又有&ldo;反造反&rdo;的&ldo;民&rdo;,淡化了&ldo;兵&rdo;的身份外加,在客观上这一切又都是由&ldo;民&rdo;的分裂引起的。

清政府在这一时期作了政策调整,他们利用&ldo;民&rdo;的分裂,推行了&ldo;以民制民&rdo;策略。湘军的组建,是清政府重新组合&ldo;民心&rdo;、&ldo;民力&rdo;的最好例证。

说到近代史上的&ldo;农民起义&rdo;,史家每以&ldo;此起彼伏&rdo;、&ldo;如火如荼&rdo;形容之。在&ldo;量&rdo;的评估上,取夸大之势。比如湖南,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洪秀全金田起事的十年期间,会党变乱与各种反抗斗争累计50多次。这确实给人一种&ldo;湖南大乱&rdo;的印象。但考其规模,如1842年武冈曾如炷率人杀死知州,1844年耒阳阳大鹏聚众抗粮,1846年宁远胡有禄围攻县城,1847年乾州厅石观保率众抗租,新宁雷再浩割据全州,1849年新宁李沅发转战湘桂黔边,等等,每一拨皆百千人,无过&ldo;万人&rdo;者。从量的比值上看,&ldo;乱民&rdo;占极少数;大多数的&ldo;民&rdo;,是朝廷&ldo;顺民&rdo;。这就为&ldo;团练&rdo;的招兵买马、为政府系统&ldo;民兵&rdo;的扩充保留了兵源空间。

&ldo;民&rdo;,只有在抽象的、哲学的意义上,它才是一个整体。而在社会的群落里,&ldo;民&rdo;永远分散着、且分裂着。处于&ldo;弱势&rdo;,却永远结不成&ldo;群体&rdo;。这与经济状态有关,与政治处境有关,亦与国家统治者的政策倾斜有关。

让人始料未及者,&ldo;民心&rdo;的、&ldo;民力&rdo;的聚合往往又不是依赖&ldo;民&rdo;的策划与发动。在经过了暗示、引导之后,滴沥成流,百流成川,分散而分裂的&ldo;民&rdo;因广泛汇聚而获得动能。沉默者变成了发言者,不论用&ldo;选票&rdo;发言,还是用&ldo;刀剑&rdo;发言,就在他们&ldo;发言&rdo;的那个历史时刻,一方面完成了乾坤再造的任务,一方面尽了一次&ldo;工具&rdo;的责任。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时下传媒之广为流布的&ldo;弱势群体&rdo;一词,却是个虚假概念。一旦结为&ldo;群体&rdo;,又焉能以&ldo;弱势&rdo;目之?

老百姓结成了&ldo;湘军&rdo;,在短期受挫后,&ldo;湘军&rdo;无往不胜。而曾经无往不胜的&ldo;太平军&rdo;,则节节败退。&ldo;胜&rdo;与&ldo;败&rdo;,是两个极富概括性、抽象性的概念,回复到历史的鲜活状态,一刀一枪的拼杀,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老百姓‐‐历史画卷的底色,永远是百姓血泪的涂抹。但胜利者毕竟不同于失败者,参加了湘军,经历了战斗,立了军功,又有幸活下来的&ldo;民&rdo;,被保举,被提拔,脱却布衣,着以官服,平步青云,有了另一种扬眉吐气的人生。据罗尔纲《湘军兵志》统计,湘军战士被保举而任三品以上武职者,有数万之众!三品以下,人数更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