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小米反而可机会抢在特斯拉ModelQ、蔚来ET3、ES3、理想S02真正放量之前,而且完美避开了冷启动的尴尬。
当年李斌创办蔚来,拉了雷布斯在内的很多大佬撑场,小鹏甚至曾向陆正耀的神州优车勐拋橄榄枝,这是初创品牌的悲哀,要么示好资本,要么委身渠道。
对造车来说,亏得起也是一种超能力。
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前几才实现首次全年盈利,恒大烧了一百八十多亿还是一地鸡毛,蔚来累计亏损四百亿,财雄势大的华为,也只是给车企做解决方案,强如苹果,真到临门一脚也是逡巡不前,这就反衬了小米的决心。
但新能源车的人民选择奖,远比当年的手机难拿。
小米引以为豪的性价比,表面是用户端的产品力,其实是供应链的控制力。
手机是硬件驱动,小米通过秒售罄+长备货模式,给自己留出了非常良性的现金流量周期,存货周转期45天,达到了沃尔玛的水平,
2017年小米免费占用供应商资金是36天,2018年达到77天,雷布斯说2016年才学会交付这个词,未免矫情了。
小米汽车很可能是这个玩法的跨界复制。
因为小米不甘于做Tier1,不屑于做解决方案,目标肯定是整车制造,而且一上来就会走量,这样占比40%的三电系统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原以为2025年之前动力电池会持续短缺,何小鹏据说为了拿到配额,还在厂方蹲守了一周,其实随着宁德时代等企业大举定增扩产,规划的产能已经超过1712GWh,足以填补1151GWh的产能缺口。
三年后将是电荒到电剩的转折点,届时供应链话语权将会转移到整车厂手中,小米汽车选择今年亮相,高管王翔说小米汽车三年后绝对来得及,应该是早就算准了这个时机。
雷布斯也把整个车圈跑了一遍,从长安、东风到广汽,通用,从宁德时代到博世,一个不落,四月的闭门调研会上,数得上名号的业内大佬和友商都来捧场。
小米的规划据说是三年内每年一款新车,累计销量达到九十万辆,这样第一年就算较少,至少有十五万辆的规模,够不上特斯拉,但绝对秒杀蔚小理了。
现在法系品牌、韩系现代、广汽菲克都有现成的产能退出,接盘价格合理,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很多地方也有优惠政策,小米自建工厂也不是问题。
在技术布局上,小米和旗下的顺为投资了做自动驾驶的momenta,纵目科技、Deepmotion,做激光雷达的禾赛科技,以及做动力电池的蜂巢能源,材料行业的赣锋锂电等等。
在通讯模块方面,智能汽车的5GSEP,这是标准必要专利,授权费可能低于智能手机,这是技术的红利。
小米汽车团队也快速搭建,翻倍薪资抢人,工程师月薪基本两万起步,虽然还没到上海特斯拉的水平。
至于定价,小米真不是人民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前几年周鸿祎拉着哪咤汽车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喊出了为人民造车,但到现在为止还只是一句口号。
五菱叫响这句话,除了这几年期间的表现,主要是造出了那台史上最便宜的宏光MiniEV,2。98万元的价格,最挑剔的人民都不好意思吐槽了。
但是变身网红的五菱就算有了秋名山神车的名头,产品力输出也只限于十万以下的区间,对优质溢价客群几乎没有杀伤力。
小米更有品牌溢价权,但远不是随心所欲。
电动汽车,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雷布斯也曾在微博发起投票,你希望小米的第一辆车是什么价钱?
接近百分之四十的人支持十万元以下,其次是十到十五万元,选择三十万元以上的,不到百分之八。
小米的尴尬在于,拉低到五菱的水平,未必斗得过五菱,要抢特斯拉的客群,短时间办不到,只是弄死蔚小理有多大意义?
所以雷布斯选择二十万元左右是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