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震先带杨江去了药铺。王海生一个居无定所的渔夫,药铺里的人压根就不把他当回事,指不定就要被宰,但杨江去晃一圈就不一样了。药铺的人即便并不怕衙役,知道王海生认识衙役,给孙小山治病的时候总归会用心一点。蒋震想的不错。药铺的人并不怕杨江,杨江也对铺子里的大夫客客气气的,但有杨江在,铺子里的人对王海生便客气多了,原本他们不许孙小山留在铺子里,后来也通融了一下,让孙小山住到药铺后面给病人歇息的屋子里去了。蒋震不是大夫,留在这边也没意思,看到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他也就没留下,而是和杨江去了外面:&ldo;我们去集市里走走。&rdo;两人就这么在集市里逛了起来,蒋震这时候,也算是发现了如今这市场和后世的不同了,或者应该说,是这时候的人的消费观,跟后世不同。这年头的有钱人,那是随便花钱不心疼的,老百姓却不一样。没什么钱的老百姓都很舍不得花钱,买东西就追求个价格便宜,而不是漂亮或者味道好,打个比方,同样两个人卖肉包子,一样大小肉一样多的包子,一家好吃但价格贵,另一个不好吃但价格便宜,大家肯定去后面那家买便宜的。他们不怎么追求生活质量,只要能吃饱,基本就没有太多要求了,正是因为这样,即便王海生有渔船能打鱼,日子还是过得很一般。鱼在县城是卖不上价钱的,哪怕最近一直下雨,卖鱼的人少了,大家伙儿也不接受鱼涨价,如果发现鱼的价格贵了,他们会很干脆地选择不买不吃。便是猪肉,县城的人也是趁着便宜买的,也就逢年过节大老远来县城的人,才会从肉铺买走比平常贵个两三文的猪肉。当然,有钱人那是不一样的,他们甚至愿意花赵金哥干一年都赚不到的钱去吃一顿饭……只是以蒋震如今的本钱,想做有钱人的生意基本没可能,偏这些穷苦百姓的需求又太低,就像村里人,基本都能自给自足。他要是愿意走很远,把这边便宜的丝绸什么的弄到北方去,那绝对是能赚的,然而……他要怎么去?路上要是遇到麻烦,他又要怎么解决?吃什么住哪儿?他总不能啥也不懂,带上货就走吧?更何况他这一走少说几个月……赵金哥怎么办?看了一圈之后,蒋震突然看向杨江:&ldo;那个私盐的事情,你知道多少?&rdo;他上次买盐,一斤盐花了三十五文,换到现代,那就是三十五块钱一斤盐。这得多大的利润?这边离海边还近的很……海盐与海货&ldo;私盐?你你你……&rdo;杨江瞬间脸色惨白,又猛地闭紧了嘴巴,左看右看。发现周围没什么人,他才松了一口气,然后道:&ldo;你疯了?这可是杀头的死罪!&rdo;私盐大家都会去买,但打私盐的主意……&ldo;我知道。&rdo;蒋震道:&ldo;所以向你了解情况。&rdo;蒋震对古代的私盐,还是有所了解的。不管哪朝哪代,私盐都猖狂的很,没办法,官盐太贵了。他们这边是沿海,官盐就卖到四十文一斤,那盐的成色还不好……内陆呢?蒋震以前看史书,就看到过某些地方官盐一两银子一斤的记录……这根本就是不让老百姓吃盐,也难怪大家都去买私盐了。当然,他虽然升起了这个贩私盐的念头,但没有打算马上去做,或者在这条道上一头走到黑,他很清楚,以自己的本事,小打小闹赚点起始资金还行,想要在贩卖私盐这一行做大,那是没可能的。毕竟他这人一点儿背景都没有,而如今的私盐贩子……这么大的利润,怕是那些私盐贩子全都来头不小。杨江打量了蒋震几眼,看到蒋震说起这样杀头的事情好像就是在说等下吃什么一样冷静,不免有些佩服,又突然升起一个念头‐‐他要不要鼓动蒋震去贩私盐,好让他被砍了头?杨江这念头刚生起来,就又被他压下了。就算蒋震贩私盐,那些盐丁也不一定抓得住他……指不定他以后更加穷凶极恶。杨江这么琢磨着,倒是将自己知道的跟私盐有关的那点事情全都说了:&ldo;这私盐贩子我也抓过,多少了解一点里面的情况……&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