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乌尊哈桑之事由索菲娅去负责,毕竟自己只是大明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西亚这边的土地之主的册封跟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于谦此时也从保加利亚王国那边回来了,之前他一直自愿留在保加利亚王国中,帮朱慧儿处理了所有间谍和官员安排问题后才选择回来。
朱瞻若把于谦叫到自己面前,他问道:“老爷子,你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现在我已经是帝国的亲王,不知道想要我册封给你什么?”
朱瞻若说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于谦的能力自己也是有目共睹,雅典王国未来的内政等方面自己也都会跟对方商量。
于谦没想到朱瞻若如此开门见山直接让自己要,他连忙客气的回绝道:“为未来圣上做事,是老臣的荣幸。作为帝国的子民怎么敢奢求册封?”
朱瞻若微微一笑,他说道:“这样吧,我身边正好缺一个财政大臣,老爷子应该没意见吧?”
于谦哈哈一笑,他说道:“老夫父亲是平民出身,更何况母亲是异族,能得到一官半职就已经很满足了。”
说到这里朱瞻若脑中就出现了一个想法,但是很快就被他抹去了。
现在提出这个想法还太早了,需要等到帝国收服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之后再说。
朱瞻若问道:“不知帝国中有多少儒学之士?我想要将他们召集起来,建立几所学校。”
建学?
于谦心中狂喜不已,朱瞻若小时候不爱儒学反而喜欢数学,这让从中原过来的儒学大能都头痛不已。
朱氏的未来家主爱学习数学,就代表着未来儒学就会被数学压着一头。
现在朱瞻若主动提起儒学之事,而且还是修建专门学习儒学的学校,这怎么可能不让于谦高兴?
于谦掐指一算,然后对朱瞻若说道:“帝国境内一共有儒生三千人,如果加上在外游历的人的话,一共加起来超过一万人。”
如今欧洲这边的儒教一共分为汉儒,基督儒教和真主儒教。
其中以汉儒为主体,总人数超过了五千人。
这些都是跟随建文帝一起离开的大儒所创的成果,不然就算有流传也会很少。
建文帝一路西迁除了寻找适合安营扎寨为重返中原做准备的地方外,就是传播着儒教知识。
一路走来建文帝收的徒弟就超过了千人,但是跟随他一起来到欧罗巴的只有数十人,剩下的斗选择留在自己的家乡传教。
朱瞻若问道:“不知波斯那边的传教工作进行的如何?还有乌兹别克那边,我记得父亲说过那里有很多儒生传教的。”
当初路过中亚地区时就有很多汉人儒生选择留下,一是因为想要观光那边的风景,二是自愿为了帝国的复兴选择留在那里打基础。
当然,在朱瞻若看来第一个原因可能是主要的,而且还要附加一条懒得继续走。
虽然他们留下来了没有继续走,但是祖父和他们之间联络却从未中断过。
于谦听到朱瞻若提到这事便笑呵呵的摸了摸自己的长须,他介绍道:“乌兹别克那边情况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波斯那边的情况我可是一清二楚。”
“那边的儒学传教十分顺利,因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对儒学的态度都是选择了容忍。毕竟儒学可以教导他们的教徒变得不再暴力学会以和为贵,这让统治者的内政斗变得十分轻松。
尤其是阿塞拜疆地区,光是在那里的儒生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三万人!”
相较于逊尼派,什叶派对儒学的态度更加宽松。ia
朱瞻若问道:“波斯那边的儒生到底有多少,我想要召集一些儒生去爱琴海东岸那边传教,让安纳托利亚地区更加安稳一些。”
安纳托利亚高原已经彻底成为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天堂,东正教在那边的势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于谦算了算,随后便回答道:“波斯地区的儒生大约有四万人,能过来的估计不到一千人。毕竟帖木儿帝国的老皇帝身体不好,他的几个儿子都闹腾得很。”
朱瞻若叹了口气,随后吩咐道:“能安排过来就过来吧,不能就算了。帝国这边有上万儒生,应该勉强够用了。”
“还有医院的问题,你安排集中一下有真本事的医生和巫师,我打算建立一家医院和医学院。”
这次战争中有很多人都受了伤,也有很多人的死亡只是因为没有医生治疗或者治疗不到位或者失误而死亡或者残疾的。
这些都被朱瞻若注意到了,帝国青壮年本就不多,若是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导致失去一个年轻人是很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