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风云史 > 第67章(第1页)

第67章(第1页)

李渊从心底喜出来,道:&ldo;你这老鬼,真是给你钻进我心里去了。怎么总跟我想的一模一样?&rdo;

裴寂忙行个礼道:&ldo;小臣这是代主躁劳,理所当然的!不过要找到这三个条件都齐全的女子,可还当真大不容易呢。小臣苦苦寻觅了好久,一直都没碰上合适的。谁料俗话说得好,有道是&lso;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rso;,竟给小臣在偶然之间找到了。&rdo;

李渊忙问:&ldo;是谁?是谁?&rdo;

&ldo;皇上还记不记得前隋炀帝有个弟弟,叫杨恭仁的,如今归顺我朝,拜为黄门侍郎?&rdo;

李渊侧头想了想,道:&ldo;不错!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人。&rdo;

裴寂道:&ldo;那杨恭仁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刚刚不久前嫁给前隋鹰扬府的武士镬作填房,小臣还去叨扰了他的喜酒。酒席上新夫人的妹妹出来劝酒,虽只是惊鸿一瞥,但其美艳绝轮,令在座嘉宾无不倾倒。当时小臣就想到,这杨恭仁是旧隋皇族,论家世正好配得上皇家;他女儿既是皇族的郡主,种种教养自非寻常家的女儿所能比拟;而她的美貌更是有目共睹。这样十全十美的女子,可到哪儿找去?因此小臣便留了心,想来这杨家的二姑娘是上天专门派来给齐王做妻子的呢!&rdo;

李渊大喜,道:&ldo;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我一直也想着要与杨家结亲。当初二郎求娶那吉儿,我正想着她原是炀帝的女儿,这门亲事再相衬不过,谁料出了三胡的事,我也正可惜失却了这个好机会。如今听你这么一说,原来杨恭仁也有个女儿待字闺中。她虽不是正式的公主,但那吉儿即使入我李门,终究是个小妾;三胡若娶这杨家的女儿,却可立她为正室,名份上就更好听了。这亲家一结,杨恭仁从此对我朝死心塌地,岂不是美事一桩?&rdo;

裴寂见李渊如此高兴,忙趁热打铁的道:&ldo;皇上既然同意,小臣这就去向杨恭仁提亲如何?&rdo;

正说到这里,门外忽跑进太监首领,兴冲冲的大叫:&ldo;皇上大喜,皇上大喜!秦王的&lso;病&rso;好了!&rdo;

李渊和裴寂都是一齐跳起。李渊急问:&ldo;真的?真的?你怎么知道?&rdo;

那太监说:&ldo;秦王昨天已经下了军营慰劳将士,还设了祭坛追悼上次阵亡的士卒。今天他又登门拜访各位大臣,想来马上就会进宫来面见皇上。&rdo;

李渊笑骂道:&ldo;这个二郎!&lso;病&rso;好了也不先来见见他老子,反倒四处乱跑。&rdo;

裴寂更是欢喜,心想:&ldo;李世民的&lso;病&rso;既好了,李渊就不会逼着我做特使去劝他了。这次真是死里逃生!&rdo;

却听到李渊道:&ldo;裴爱卿,你还是做朕的特使,前去慰问秦王,并传他快快入宫见朕。&rdo;

裴寂吓了一跳,忙道:&ldo;皇上不必心焦。秦王孝顺,他自己很快就会进宫来的,小臣这一趟还是免了吧!秦王的&lso;病&rso;好了,接下来便该办齐王的婚事,小臣要大忙特忙了呢。&rdo;

李渊点头道:&ldo;不错,不错!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要搞得风风光光,让杨恭仁打从心底里感激我朝皇恩浩荡。&rdo;

裴寂大喜,心想:&ldo;你既说了要搞得风风光光,那么我就老实不客气,事事都往大处使钱好了,正好方便我狠捞一笔!&rdo;

李渊心中却想:&ldo;二郎一&lso;病&rso;好就跑军营,跑大臣家,就是不往我这儿跑,哪里有半点&lso;孝顺&rso;之心?他如今已是这般桀骜不驯,日后羽毛硬了,我还能管束得住他吗?&rdo;想到这里,刚刚听到消息时的喜悦登时消了大半,一股寒意反倒从心底升起,忍不住机伶伶的打了个寒颤。

第七章

李世民入宫面见李渊时,李建成也正在李渊身边。

李世民向李渊行过君臣之礼后,也向李建成行了一礼。李建成忙还礼,道:&ldo;听说二弟近日染&lso;病&rso;,愚兄本想登门探望的,所幸二弟已经痊愈,愚兄也安心了。&rdo;

李世民道:&ldo;小弟不过是得了点小&lso;病&rso;,岂敢劳动大哥大驾?&rdo;他感到李建成忽然好象&ldo;客气&rdo;了很多,他们之间似乎多了点什么东西横亘着。

李建成也分明感到他这二弟好象遥远了很多很多。

这些天来,他心里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当李世民被西秦军大败,长安处于兵临城下、朝不保夕的危境之时,他自觉自己是大唐太子,理应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因此向李渊请求挂帅出征。不料他一开口,李渊和全体大臣都是惊慌失措,竭力反对。李渊虽夸赞他勇气可嘉,还当众赏了他不少金银珠宝,但不论父皇说得有多委婉,从他和其他大臣的面上李建成都分明读出这样的意思:&ldo;连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都输了,你还来请战?这岂不是丢人现眼?&rdo;

他心里气恼极了,回去东宫跟僚属一说,众人都是震骇万分,都说这种&ldo;只知有秦王,不知有太子&rdo;的想法原来竟在朝中是这般盛行,实在不可思议!对此,他只有归疚于起兵时李世民一直追随在李渊身边,自己却远在长安,没能参与举义之事;而如今朝中大臣大都是太原起兵的元老,自然都只认得李世民的才干,不知道他这堂堂太子有何能耐。他不禁深深怨怪李渊以前一直对他守口如瓶,以致他对太原策划起兵之事一无所知,没半点准备,才弄出今日这等尴尬局面,真是悔之已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