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皇二代 > 第41章(第1页)

第41章(第1页)

屡亡屡建的吐谷浑王国就此彻底终结。

吐谷浑的剧变终于将远方的长安从睡梦中惊醒。吐谷浑没了,凉州和河西走廊一带将直接暴露在吐蕃大军面前,西域和中原的联系也时刻面临被切断的危险。

唐政府方面宣布进入紧急戒备状态。

凉州都督郑仁泰、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分别被任命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和安集大使,负责加强凉州一带的防御,同时对于吐谷浑残部的军事行动积极予以援助。

牛刀初试即成效显著,禄东赞感到相当满意:老领导松赞干布早就对吐谷浑垂涎三尺,但碍于唐政府始终未能如愿。现在既了却了老领导的遗愿,又大大提升了自家在吐蕃的声望。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吐谷浑已灭,唐大军又已压境,不必要的冲突还是能免则免吧。至于以后,随机应变好了。

就这样,触角已基本遍布吐谷浑全境的吐蕃人暂时停止了扩张的步伐。为了试探唐政府的态度,禄东赞再次派出使者前往长安,控诉吐谷浑,并再次提出了和亲的请求。

这下李治和文武百官们的火更大了:就算吐谷浑有不对,你也已经占了人家的地,赶走了人家的可汗,什么仇都报了。居然还要来告状?竟然还敢问我们要公主?当我们都是傻子不成!

吐蕃的请求再次遭到了拒绝。

李治有个最大的优点‐‐有错就改。对老婆如此,对外人同样如此。吐谷浑事件后,他派人仔细打探了吐蕃的实力,发现这个和大唐还算是亲戚的家伙对丈人家的威胁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对于这种对手,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一定要先稳住。至于吐谷浑,立即夺回来眼见是不可能了,那就先默认这个既成事实吧。

但是,作为堂堂大唐皇帝,即便是吃了哑巴亏,也不能叫别人看出来。于是他派左卫中郎将刘文祥出使吐蕃,带去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诏书,对吐蕃的军事行动表示愤怒和谴责,要求吐蕃立即交还吐谷浑,并退回本国国土。

可想而知,这种诏书只能摆摆样子,表示一下态度。实际效果?就不用说了吧。

慑于唐军的威势,禄东赞也不再采取进攻战略,而是开始在新占领区确立统治。

眼瞅着一年过去了,双方都没啥动静,禄东赞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元月再次派遣使者向李治恭贺新年。

吐蕃使者此行当然不只是拜年。客套话说完,使者便向李治表达了两项&ldo;温和&rdo;的请求:一是请求皇帝准许吐蕃和吐谷浑和解,二是请求大唐批准吐蕃在赤水地区从事畜牧业生产。

李治的态度也很明确:此奏不准!

为什么呢?

只因为这两项请求都是笑里藏刀。

说的好听,和吐谷浑和解。什么叫和解?吐蕃退出侵占的土地,迎接慕容诺曷钵返回都城,双方重建友好外交关系方叫和解。而现在,吐谷浑的国土仍然被吐蕃所控制,慕容诺曷钵若是贸然与吐蕃接触,八成要风萧萧兮高原寒,可汗一去兮不复返。

至于允许吐蕃人在赤水地区放牧,就是说唐政府对于吐蕃人公然在原本属于吐谷浑的土地上任意而为予以官方认可,也就意味着唐政府承认吐蕃对赤水地区拥有主权。

这怎么可能!

吐蕃使者碰了一鼻子灰后无功而返。

表面上看,两年多来唐吐双方除互派使者,耍耍嘴皮子外并没有什么动静,但暗地里双方却都在积蓄力量,扩军备战。李治和禄东赞都明白,当两个同样处在扩张阶段的势力直接对话的时候,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

很快,大唐和吐蕃在西起中亚、东到秦岭的漫长战线上开始了大规模武装对峙。

最初,双方都把目光聚焦在凉州(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一线。由于互相忌惮,双方都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静候时机的成熟。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西域。

十三年前苏定方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后,两位西突厥贵族被授予可汗称号,负责原西突厥汗国的各项事务。唐政府在西域设立了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大军区,合称&ldo;安西四镇&rdo;。不久两位可汗发生冲突,继而演变为火拼,胜的一方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了民族自治政府的唯一首脑。

随着这位可汗的去世,西突厥故土群龙无首,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期间,相当部分的西突厥部落投靠了吐蕃。

见有人主动前来归附,吐蕃大喜,同时也敏锐地觉察到唐军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咸亨元年四月,号称有四十万之众的吐蕃大军在禄东赞次子论钦陵的率领下,由南向北推进,攻陷了唐朝在西域偏远地区设置的十八个州,继而又和于阗人合作,攻克龟兹拔换城(新疆阿克苏市)。驻西域唐军因兵力严重不足,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挡,连战连败。最终安西四镇全部失守。

见吐蕃人先动手了,李治也毫不示弱,立即开始布置反击。

首先,撤销已名存实亡的安西四镇编制。这既是对失败的承认,也是对全军将士的激励:打了败仗,丢了地盘,耻辱!

紧接着组建西方远征军,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和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总管,集结十多万军队向吐蕃发起了进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