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岁月与性情图片 > 第42章(第1页)

第42章(第1页)

差不多与此同时,在于立群给我的一封信上,郭老写了一小段话,署名&ldo;老兵附笔&rdo;。我是一直不敢打扰郭老的,但有了这段附笔,我就放胆给他写信了,还写了一首诗给他,题为《寄语老兵》。他很快给我回了信,写信的日期是1969年1月6日,全文如下:

&ldo;国平:你的信和写给我的诗‐‐《寄语老兵》,我都看了。其他的诗也看了。

&ldo;我这个老兵非常羡慕你,你现在走的路才是真正的路。可惜我&lso;老&rso;了,成为了一个一辈子言行不一致的人。

&ldo;我在看世英留下来的日记,刚才看到一九六六年二月十二日他在日记后大书特书的两句:&rdo;全世界什么最干净?泥巴!&lso;

&ldo;我让他从农场回来,就像把一颗嫩苗从土壤里拔起了的一样,结果是什么滋味,我深深领略到了。你是了解的。

&ldo;希望你在真正的道路上,全心全意地迈步前进。在泥巴中扎根越深越好,扎穿地球扎到老!

&ldo;不多写了,再说一遍:非常羡慕你!&rdo;

其后,在同年6月16日,郭老还给我写过一封信,信中说:&ldo;你寄来的诗,我都看过。写得好,有生活内容。我写不出来,你不到农场去也是写不出来的。&rdo;由于我在给他们的信中曾经叹息自己虽然出胎生骨的时间不长,脱胎换骨却难乎其难,他还写道:&ldo;认真说,我倒真正羡慕你们。用你的话来说,我是&lso;出胎生骨的时间&rso;太长了,因而要想脱胎换骨近乎不可能了。在我,实在是遗憾。&rdo;&ldo;脱胎换骨&rdo;是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意思是彻底改造。

当时读到这些话,我虽然也从中读出了一种悲凉,但更多地是把它们理解为对我的鼓励。直到《李白与杜甫》出版,我仔细琢磨了这本书的内涵,才觉得比较懂得郭老给我写那些话时的真实心境了。《李白与杜甫》初版于1971年,其开始写作应在1968年。正是在连丧二子之后,心中有无法表达的痛苦,也有不能直言的愤懑,需要寻找一个话题说出来,他找到了与他天性最相近的李白。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在这本书中,郭老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ldo;李白从农民的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rdo;,从而向&ldo;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rdo;&ldo;诀别&rdo;了。姑且不论这种解释是否牵强,或者说,正因为有些牵强,我们岂不更可以把它看做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觉醒和总结?郭老借此曲折地表达了对四人帮时期政治现状的绝望,这个&ldo;尔虞我诈、勾心斗角&rdo;的政治世界如此黑暗,善良的人的唯一的&ldo;人生的正路&rdo;只能是远离政治,做一个地道的农民。回过头看写于同期的他给我的信,他把&ldo;在泥巴中扎根&rdo;视为&ldo;真正的道路&rdo;的含义就十分清楚了,而&ldo;扎穿地球扎到老&rdo;也就不像表面看来那样是一句豪言壮语,其实是一句无比沉痛的嘱咐。同样,当他摘抄世英日记中的那句话‐‐&ldo;全世界什么最干净?泥巴!&rdo;‐‐时,他心中想必是在与政治的肮脏相对立的意义上理解泥巴的&ldo;干净&rdo;的。他自己对这种政治虽然完全厌恶了,但身陷其中,已经不可能摆脱,事实上也不会允许他摆脱,只好&ldo;成为了一个一辈子言行不一致的人&rdo;。

在相当程度上,是世英之死促成了郭老的觉醒,世英正是文革时期政治的一个牺牲品。因此,他不能不痛悔当初让世英从农场回来的做法。郭民英死后的一天,周恩来和中央文革全体要员来到郭家慰问,周恩来对世英说:&ldo;世英不错嘛,在农场劳动了一年,自己又主动延长了一年。&rdo;陈伯达马上说:&ldo;要是不回来就更好了。&rdo;陈这么说也许是唱革命高调,但客观上成了一句不幸而被证实的预言。世英死后两年,周恩来在郭家也表示悔恨,说:&ldo;世英的信(一封只写了半页、没有写完的信)就在我的口袋里,不说这事,我很难过,看不下去。怪我有旧思想,让他上大学,从农场回来了。孩子们的事,我们都有责任,我更有责任。&rdo;事实上,世英自己的确曾想永远留在农场,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他的正确本能,这个本能告诉他必须远离当时的政治。如果这个决定实施,惨剧很可能不会发生。诗人和庄稼汉都是自然之子,而那些聚众剿杀异端的小知识分子却是社会的怪胎。当诗人的灵魂虔诚地把农场当做涤罪所的时候,实际上向往的是一个可以让自己休憩的避难所。

四迷惘

我在南湾湖农场生活了一年半,自始至终,我的心情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迷惘。从北京到农场,途经长沙,我们几个同学站在湘江中的橘子洲头,不免想起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那时候他也是一个学生,从农村跑到城市,组织新民学会,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现在我们也正是这个年龄,他老人家却把我们从城市撒向农村,从此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即使豪情万丈如青年毛泽东,如果生活在这个他老人家领导的时代,又能做些什么呢?哪里才是今日新民学会会员应走的路程?我身边的两个同学从来喜欢高谈中国向何处去、当今世界最大的

社会需要是什么之类的宏大话题,现在他们也心事重重地沉默了。在我看来,他们自以为站在历史必然性的高度上,这只是年轻人的幼稚的夸张病。我比他们清醒得多,也消极得多,个人软弱无力的观念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我。一个人犹如一粒微尘,飘落在某一时代某一社会的大网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做举网人,只能被这时张时收的大网支配着。

我问自己:我究竟怕失掉什么呢?是的,我怕失掉那颗天真的、单纯的、敏感的心,那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在文学上或学术上显露才华的机会。总之,我是担心这平凡的生活之波,这群众的汪洋大海,把我这个虽然渺小却无比珍贵的个体彻底淹没了。毛泽东给知识分子指出的光明大道是到工农中去,毫无保留地与工农结合,彻底改造自己。我一方面似乎愿意改造自己,另一方面恰恰害怕自己真的被彻底改造了。倘若没有了灵魂深处的那个&ldo;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rdo;,我还是我吗?人们给时代这个词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诗意,高喊着投入时代的口号激情满怀地冲向地狱,我也要毫无返顾地往下跳吗?

表面上我也有振奋的时候,但我深知其不可靠。时常,当我参加着各种活动,或者和大家一起开着玩笑,一种抑郁感突然抓住了我,我的心像被电击似地感到剧烈的空虚和不安,把我与周围的一切隔离开来。每天的生活除了劳动,就是关于劳动的重复又重复的训话和讨论。再苦的劳动,咬一咬牙总可以挺过去,并且渐渐适应。真正的痛苦在于这种生活强制性地破坏了知识分子的一切习惯,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头脑中自幼及长形成的基本概念,也随之遭到了根本的打击。当时文汇报发表丁学雷的文章,宣称对于古的和洋的艺术的全部内容必须进行彻底的扫荡,我读了十分反感。我们实际上已经身处在这样的直接现实之中了,除了&ldo;红宝书&rdo;,任何书都不准读,也读不到。我的灵魂被抛入无边的沙漠里,看不见一片绿荫,找不到一点寄托。我对自己说:也许,总是寻求着一种精神寄托,无所寄托就惶惶不安,这种状态仍不免是小资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