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孤臣孽子难救家国 > 第175章(第1页)

第175章(第1页)

明人朱九德在《倭变事略》里对汪直评价曰:&ldo;王直始以射利之心,违明禁而下海,继忘中华之义,入番国以为奸。勾引倭寇,比年攻劫,海宇震动,东南绎骚。上有干乎国策,下遗毒于生灵。恶贯滔天,神人共怒。&rdo;直到今天,主流舆论还是这么一个口径。清人张廷玉修《明史》却说汪直&ldo;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rdo;。《明书•王直传》说汪直在民间&ldo;威望大著,人共奔走之。或馈时鲜,或馈酒米,或献子女&rdo;。明朝平倭将领朱纨发现&ldo;三尺童子,亦视海盗如衣食父母,视军门如世代仇雠&rdo;。至于&ldo;杭州歇客之家,明知海贼,贪其厚利,任其堆货,且为之打点护送&rdo;。总之,官方与民间、正史与野史对汪直的评价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仔细探究起来,不外有二,一是明朝的海禁政策,给沿海民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是引发他们生活苦难的主要因素所在,故一些民众为了生计,心底里反而欢迎王直等在海上进行贸易或走私的行为;二是海禁作为国家法令,政府自然需要执行和维护,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是坚守原则不放,故官方对王直的海盗行径是打击再打击。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的关系。王余佑深深理解在很多时候,国家利益不过是贪官鲸吞蚕食民脂民膏的借口,是那些软骨头奴才变态残害英雄好汉的毒牙利器,这里是牵涉到民心向背的大事,不可忽视,更不能忽略。王余佑最痛恨胡宗宪这样的忠臣,正是这些毫无脊梁一身媚骨的忠臣当道,为昏庸暗弱的皇帝和官僚利益集团做走狗,残害英雄好汉,践踏百姓生存权,才让大明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大明孽子七十四江上争雄

红夷大炮终于响了,巨大的炮声震得筋疲力尽的朱慈悲坐到地上。仅剩的几十骑鞑子骑兵在炮声中撤了下去,马国柱这老狐狸就在这后面,可是朱慈悲却无力去追,也暗中庆幸差一点没让骑兵冲过来。朱慈悲检点伤员,高达七十多人,可见八旗骑兵的骑射不是浪得虚名。

朱慈悲草草包扎了伤口,告诉大家,我们马上要撤退了,伤员先撤,没受伤的断后,排好车阵,边退边射,命传令兵去告诉后方不要运炮过来了,装船撤退。

二冬没赶上打仗,还想争个断后的任务,朱慈悲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几条船的安全,你迅速做先锋,沿秦淮河到长江扫清沿路障碍,千万别被清军堵在秦淮河里。二冬领命而去。

现在加上二冬带过来的车弩足有一百八十个,朱慈悲把车弩分成三波,采取密集发射,不留射击空隙的办法,排成车弩阵型,逐渐演练熟练,准备迎战近万步兵。

马国柱的步兵早就把门板丢了,跑了八十多里山路,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喘得呼哧呼哧的,面对城门排开的弓弩,面面相觑。

马国柱早就看出对面不过四五百人,能有多少只箭,他手里还应有八千多人,所以,集结完军队,私下伪善的面具,狰狞地命令手下士兵不记伤亡向前冲,畏缩不前者,立斩!

朱慈悲现在虽然人少,但是弹药充足,每个弩车上都有几百只箭,弩车依靠杠杆来拉开,比原来的弓弩省了很大的力气,不再用两人作,也提高了射速,这样就可以在快速行进后退中仍然能开弓放箭,这是李向前的发明。

朱慈悲很快普及了李向前的发明,缴获来的床弩也改装成了车弩,比以前战斗力提高了不少,朱慈悲相信靠先进的车弩,自己带这四百来人足够能把马国柱带领的步兵拦在城外。

马国柱驱赶着步兵冲了上来,进入三百步,车弩就开始射击,射击完了退后开弓装箭再射,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城门瓦砾前三百步到两百步之间,成为一道死亡线,没有一个步兵可以冲进一百步以内,八旗兵的箭对榆园军根本构不成威胁。

马国柱像输红了眼的赌徒,拔出腰刀,砍死一个犹豫不前的士兵,在马上高喊:&ldo;他们只有几百人!冲!冲进城里的,赏田地千顷,官升三级,在重赏之下,士兵们鼓噪着,朝前冲,速度加快了。

正赶上车弩弓弦还是不够结实,射十几箭有的弓弦就需要更换,一时箭雨稀疏了不少,朱慈悲看满清士兵冲进了一百步,把令旗高举,边射边退:本来是轮流的前射的改为射完后退,装好箭的原地发射,这样又逐渐拉开了与清兵的距离。

清兵本来就损失了两千多,现在这几轮急冲因人员太密,往往一箭射中两人,又损失七八百人。马国柱看着不是办法,也无奈停止了进攻。

马国柱一停止进攻,朱慈悲就下令撤退,车弩载起弩箭非常轻便迅捷地后退,马国柱远远望见,以为盗贼崩溃了,命令马队在前,步兵在后冲锋追击,没想到,撤退中的车弩队,准头虽然稍微有点影响,但是密集度丝毫不弱,……。

马国柱眼睁睁看着自己剩下仅有的几十骑兵沉重的栽下马来或连人带马摔出多远,眼见是阎王那边的多,人世间的少了……。

盯着前面边撤边射出密集箭雨的盗贼,马国柱两眼发直,只觉的喉咙又咸又甜,嘴一张,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栽倒在马下。

朱慈悲在城中浩浩荡荡的从东门游行到西门,沿途不少胆大的百姓趴在门缝里朝外看,朱慈悲不忘宣传,带领大家高喊:青天黄土,炎黄不灭,驱除鞑虏,再造华夏。不仅天正突击队的人在喊,有些在门后的人也跟着喊:驱除鞑虏,再造华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