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人有多少功德来评判,大多数人都不值得人向他们行善。圣经对此的教导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它教导我们不要考虑人本身所应得的,乃要思考上帝在众人身上的形象,因我们欠上帝一切的尊荣和爱。。。。。。你或许会说:“他所应得的与爱截然不同。”然而,上帝所应得的是什么呢?。。。。。。要留意上帝不要我们考虑人对我们的恶意,而是要在他们身上看到上帝的形象。这形象的光将会吸引我们去爱并拥抱他们。
基督教以其对人独一无二的定义(拥有上帝的形象)和对爱前所未有的理解(是世界的起源、目的及归宿),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如果没有基督教对人的理解,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今天普遍接受的人权观念。基督教认为,所有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都有被爱、被尊重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无关乎我们是否认同他们的文化、道德与个性。这种观念极具颠覆性,在基督教文化出现以前闻所未闻。费里和许多人普遍认为,人权观念正是源于基督信仰上帝形象的理解。
基督徒该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这一原则?凯瑟琳分享过她离开商界初期刚刚投入教会工作时的一段经历。有一天她与牧者聊起她在城里的“人脉”。牧师转向她,温和地说:“凯瑟琳,你现在的身份是传道。在事工中我们称其为人。”市场压力与惯例促使我们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理性的效率分析。可以帮忙的是人脉;顾客是眼球和钱包;员工是执行任务的资源。我们不假思索就以客户、员工甚至教会弟兄姊妹资产的多寡来衡量其价值。从严格的经济视角分析,股东、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社区居民各自拥有不同的经济价值,有时很难做到一视同仁。从经济意义上说,某些人的价值的确更高。但从神学角度来讲,所有人被造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拥有同等的重要性。
考虑一下我们身边的裁员情况。利益相关者有时需要为大众的长远利益做出自我牺牲。但我们可以基于爱的原则处理这种情况。人事负责人本来可以简短地通知员工他被裁员了,不解释也不慰问,尽可能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无谓的争端。但如果把员工当作有尊严的人而非可交换的资源来对待,负责人就应尽量公开信息,充分沟通并诚恳说服,而不是操控员工的反应。对被裁员工依然心存敬意需要强大的道德罗盘。但如果仰望上帝的形象,我们的组织生活及行为就会有新的维度。
正如费里和许多人观察到的,从神学美德“爱”中生发出来的人权观念,如今被许多不信奉基督教、不相信上帝的人滥用。成千上万无信仰人士热衷于宣扬人权。有人担忧,在一个完全世俗化的社会中,如果不相信人权观念诞生的源头:一位慈爱、位格性的上帝,这种热忱长远来看迟早会消退。基督徒需要将对人权的理解全然建立在上帝的形象基础之上。
?不同的指引
很多人认为信仰和属灵生命是由信条、道德行为和属灵经历组成的。当提到上帝的“道德罗盘”,人们通常会想到道德规章制度,一种来自上帝的人生指导手册。圣经也的确为基督徒提供了实用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边界,指示我们哪些行为应当完全避免。如果这就是上帝给予我们的一切,虽然有用,却未免不足。因为有一个范畴我们尚未涉及——智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圣经来看,智慧不仅仅是服从上帝的道德准则;它是在道德准则十之八九没有预备明确答案时依然知道如何去行。圣经的律法并没有告诉我们应当从事什么工作、是否应该继续求学、和谁结婚交友、是直言不讳还是保持缄默、是成就还是放弃,但错误的决定可能毁掉我们的一生。
怎样才能变得满有智慧并做出正确的决定呢?圣经教导我们,积累智慧有几条途径。首先,我们不能只相信上帝,更需要认识他。当上帝的恩典不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我们的心便不再被忧虑和骄傲所辖制——这两种情绪常常导致我们很多时候应对不力或反应过激。其次,我们必须认识自己。很多糟糕的决定都出于我们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和自我能力的边界。福音可以使我们避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它同时向我们显明了人的罪和上帝在基督里对我们的爱。第三,从经验中学习智慧。愚昧的心被偶像蒙蔽,看不到真相,就无法从经验中学习。事实上,人生的跌宕起伏会导致许多错误的推断。骄傲的人将失败的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自暴自弃者把别人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不从福音的角度认识上帝和自我,经验就无法成为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认识上帝并了解自我,就会对人性、现今这个世代、上帝的话语及其大能、人际关系有日渐深刻的理解。这会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旧约《箴言》是领受智慧的首选。《箴言》中充满智慧的训诫,教导人们抑制怒气,克服嫉妒、骄傲和沮丧的情绪;抵御美色、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克己、决策和修复关系。新约在继承旧约关于智慧的一切教训的基础上,给予基督徒崭新奇妙的践行《箴言》教诲的方法。我们如何从知道上帝到认识上帝?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内心?答案是借着相信耶稣和他所赐下的圣灵。
新约称“圣灵”为“智慧的灵”(弗1:17)和“力量”(弗1:19)。保罗为圣徒祷告祈求,愿他们借着“一切属灵的智慧和悟性”(西1:9),充分了解上帝的旨意。他在着名的《以弗所书》5章谈到被圣灵充满,提醒读者“行事为人要谨慎,不要像愚昧人,却要像聪明人”(弗5:15-16)。聪明人知道如何善用每一分钟,而这样的智慧来自于那使我们得着能力、行事为人对得起主(西1:10)、也被称为“有能力、仁爱、自律的灵”(提后1:7)的圣灵。
然而,圣灵如何带给我们智慧呢?难道我们只是坐在那里静待圣灵的声音?当然不是。在《使徒行传》15章,我们看到初期教会的领袖卷入了一场争论:外邦信徒是否应当遵守犹太饮食律法和其他文化传统。事实上,他们是在争论组织策略的问题。经文描述了门徒激烈的辩论,直至得出最终的解决办法。当他们向教会宣告决定时,他们使用了非常奇妙的一句话,“圣灵和我们都同意。。。。。。。”(徒15:28)换言之,他们通过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基于知识和经验作出明智的决定,并将一切归功于圣灵的引导。
圣灵是这样使我们得着智慧的。耶稣在受难的前夜,应许门徒他将差来圣灵,“等真理的灵来了。。。。。。他要荣耀我。。。。。。(约16:13-14)
圣灵并非通过某种魔法或小道消息帮助我们投资优质股票;圣灵使耶稣基督成为鲜活美好的现实,重塑我们的品格,使我们的内心安宁、明亮、谦卑、知足、刚强壮胆。随着年岁渐长,这一切会使我们智慧渐增,作出更明智的职业和个人选择。
?不同的观众
保罗在《以弗所书》6章提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原则,既表明工作的崇高(针对那些视工作为苦差事的人),又避免对工作的过分渲染(针对那些从工作中寻找身份认同的人)。他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像是服侍主”。
你们作仆人的,要存着敬畏、战兢和真诚的心,听从世上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样,作事不要只作给人看,像那些讨人欢心的一样,却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上帝的旨意,甘心服务,像是服事主,不是服事人。你们知道,无论是奴仆或自由的人,如果做了什么善事,都必从主那里得到赏赐。你们做主人的,也要照样对待仆人,不要威吓他们;你们知道,他们和你们在天上同有一位主,他并不偏待人。(弗6:5-9)
保罗这段话的受众是主仆,圣经对罪恶的奴隶制的描写使许多现代读者心生困惑。虽然就这一主题有很多可讲的,但有一点需要谨记,古希腊罗马世界中的奴隶制与非洲奴隶贸易之后的世界新秩序中的奴隶制不同。保罗时代的奴隶制并非基于种族,也鲜有终身制。它更像我们所说的契约奴役制度。为了便于理解,暂且将这段话理解为夸张的修辞手法,试想:如果奴隶主被禁止带着骄傲的情绪或通过威吓的方式管理雇工,更何况今天的雇主呢?如果奴隶被告知可以从工作中寻得满足和意义,更何况今天的雇员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段话中,保罗教训的关键既是心理层面的,又是属灵层面的。他提示雇主和雇员谁才是真正的观众。谁在看你工作?你在为谁工作?到底谁的意见最重要?
致雇员。首先,员工应当甘心工作(“存真诚的心”,5节)。雇员不应为了免于处罚而敷衍了事;或是只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才努力工作,更不应盲目地或三心二意地工作。相反,基督徒应当将全部身、心、灵投入到工作中,精益求精,力臻完美。为什么呢?
职场中的基督徒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不同,他们工作“像是服侍主”(5节)。正因为在主那里有超出所求所想的赏赐(8节),他们工作无需过分仰仗上司的奖赏。类似的经文写道:“无论你们作什么,都要从心里去作,像是为主作的,不是为人作的,因为你们知道,你们一定会从主那里得到基业为赏赐。”(西3:23-24)在希腊原文中,“基业”一词前面并非不定冠词“an”(一个),而是定冠词“the”(那个)。保罗指的是来世的福分。
可见,基督徒得享以工作为乐的自由。如果我们工作像是服侍主,就不会过劳也不会偷懒。我们将不再受金钱和掌声的辖制,工作成为荣耀上帝、蒙其喜悦的方式。一旦基督徒员工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实际影响。首先,做事应“存敬畏和战兢的心”,即一方面彬彬有礼(而非目中无人),一方面又自信且不失谦卑(而非奴颜媚骨)。“战兢”一词意指“对上帝的敬畏”。在圣经中,这并不意味着在上帝面前恐惧畏缩。《诗篇》130:4教导我们,越深经历上帝的怜悯和宽恕,就越能对上帝有真正的敬畏。对上帝的这种真正的敬畏,代表着你活在如此的敬畏和好奇之中,活在如此强烈的爱和尊敬之中,以至于你害怕羞辱他或让他忧伤。试想某位你毕生景仰却从未奢望遇见的人到你家做客。你如此仰慕其名,绝不会随便行事;你会尽一切努力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和愿望。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如此为上帝着想。我们应尽心尽力、精明干练地完成工作,视工作为幸事而非负担。
其次,基督徒工作时要存“真诚的心”,字面意思是一心专注而诚实。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必须合乎道德,不存在任何欺骗或狡诈。
其三,“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我们不能只在被监督时才努力工作,也不可得过且过。最后,7节中的“甘心”一词鼓励基督徒要喜乐地工作。
致雇主。此处保罗告诫奴隶主,他们也是奴仆——基督的仆人(9节)。这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中是极具颠覆性的。保罗的意思是,“在你的仆人中,你要像你也是一名奴仆那样对待你自己!”“照样”一词很容易被忽略。照哪样?就像仆人完全尊重主人的需要一样!新约学者彼得奥布莱恩(PeterOBrien)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