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淡淡道:“宣孟景春。”
一旁的赵公公即道:“宣……孟景春。”
宫人开了殿门,孟景春低着头不慌不忙走了进来。
☆、【零八】风头
看着孟景春进了殿,徐正达却也替她捏了把汗。他心中再清楚不过,今日不论孟景春如何说,想必都没办法善终。就算她明白其中利害,双方讨好,指不定最后输得一塌糊涂。而若她当真选择了其中一方得罪,恐怕一样会死得很难看。
孟景春跪下请安,随即又自袖袋中取出折子来,双手递呈。赵公公下了台阶去取拿折子,并呈给皇上看。
考功名时锦绣文章,道理万千,此时到了这一札折子上,依然是才气满满。当日殿试,她亦是难得聪慧机灵,世事洞明。寻常人家的孩子,能有这些见地,很是不易。
皇上看完,却是笑了一笑,合起折子丢在一旁,声音不徐不疾道:“魏明先,大理寺孟评事认为此案你应是有想说的地方。你虽是韩至清这案子的主审,但有关这案,朕看了那么许多折子,只见你上过一份拟案折,却没有旁的了,今日不妨你与孟评事一道来说说这案子?”
底下已有人开始替孟景春捏一把汗,这长得瘦瘦小小极不起眼的少年人,竟将主意打到刑部的铁案王魏明先身上去了,实在是胆子忒大!
刑部侍郎魏明先才年逾不惑,头发却已是花白。他站出来,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淡淡道:“臣不知孟评事想听什么?”
孟景春仍是闷头跪着。
皇上道:“孟景春,你且说一说想问魏大人什么。”又说:“起来罢,不必跪着了。”
孟景春道了声“谢皇上”,这才起了身,转向魏明先,脸上带着浅笑,声音清朗干脆,神色里有几分难解的意味:“晚辈初出茅庐,早闻魏大人断案无数,人称铁案王,实在不敢与魏大人断下的案子叫板。只是晚辈有几处疑惑,不知魏大人能否指点一二?”
徐正达在底下听着一惊,孟景春这家伙难道选了太子这一方得罪么?!
魏明先只道:“孟评事请讲。”
“韩至清的供单共五份,第一份言辞顽固非常;第二份、第三份仍是如此;第四份中虽是松了口却未认谋逆罪,只说书中言辞狂悖;而第五份供单,却已是痛痛快快伏法认罪。晚辈说得是否有误?”
她这样说着,目光仍是盯着魏明先不放。魏明先回道:“正是。”
孟景春接着道:“晚辈斗胆来理一理。韩至清初审为宝元十三年腊月初四,二审腊月初九,相差五日,两份供单上诘问几乎一致,足见魏大人并无新证可问。腊月初十,问审韩至清同僚门生共五人,其中一位名叫丁元喜的学生认忤逆罪,并检举老师家中亦有其他不法字迹,魏大人遂饬郴州知州董孝贤大人亲赴韩至清家中搜查,据禀复,确实发现其家中有不法词文若干,遂至第三审时,魏大人加上了新的诘问,但韩至清依然拒不认罪,且对家中发现的这所谓不法词文表以否认,这时是腊月十二。
“腊月十七日,韩至清长子韩以军初审,拒不认罪。同日,次子韩以丰初审,腊月十九日,次子韩以丰暴毙。
“奇怪的是,以二殿下名义呈上的那份申拟案情的折子中,却只提道‘其长子韩以军、长孙韩义崧,应均以大逆缘坐律拟斩立决’,对韩至清这位次子韩以丰只字不提!若当真按大逆缘坐律来申拟罪名,试问韩至清这位次子怎可躲过这斩立决?”
魏明先答曰:“孟评事亦说次子韩以丰已暴毙,故而不提。”
孟景春面上冷冷:“魏大人这是替二殿下在辩驳?”
魏明先气定神闲:“如何讲?”
孟景春勾了勾唇,轻笑了一下:“二殿下写这折子时,魏大人在不在?”
魏明先气度上仍是让着的,只道:“自然是在的。”
孟景春暗中咬牙根:“既然魏大人在场,那晚辈想问一问,写折子那日,是早上还是下午,抑或是晚上?”
魏明先似是想了一下,很是淡然回道:“约莫是辰时。”
孟景春转向皇帝御座,大声言道:“陛下,当时这折子并非二殿下亲笔所书,在场的必然还有一书吏。一人之词不足信,特呈上当日代写折子的书吏证词。”说着便从袖袋中取出一纸来,双手呈上。
皇上阅毕,孟景春随即又转向魏明先,道:“正如魏大人所言,这位书吏亦证明当日写这折子时,乃是辰时写毕,盖印加封,加急送出。”她小小的身子忽地往前一步:“魏大人可还记得……那一日是哪一天?!”
魏明先眉头陡然间紧蹙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