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以《诗经》为主题,各作一首诗,如何?”姜姝园提议道。
众人皆知,《诗经》乃古代文学之瑰宝,其中的诗词精妙绝伦,要以此作诗,实非易事。姜知虞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众人便在国子监的院子里各自寻找角落,开始了作诗。姜姝园与向天歌相对而坐,两人不时交换眼神,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姜知虞找了一处清静的角落,铺开宣纸,沉思片刻后,笔走龙蛇,一首诗便缓缓流淌而出。
邓子秋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称赞。姜知虞的这首诗,既有《诗经》的古韵,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实属佳作。
与此同时,姜姝园也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诗:
水有波兮波有纹,
君悦妾兮妾已知。
愿为游丝绑情意,
不负韶华不负君。
写完之后,她与向天歌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她自信满满地将自己的诗展示给了众人。
众人读过两首诗后,纷纷议论起来。有人称赞姜知虞的诗作情深意切,有人则认为姜姝园的诗作新颖独特。
就在此时,国子监的上官司业走了出来,他看过两首诗后,微微点头,说道:“两位佳作各有千秋,不过《诗经》之美,在于其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姜知虞的诗作更得《诗经》之真谛。”
姜姝园听后,脸色微微一变,她知道自己的挑衅并未成功,反而让姜知虞的名声更加响亮。她紧紧咬着下唇,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姜知虞和邓子秋好看。
姜姝园和向天歌虽然心中不悦,但上官司业的评价却让他们无法反驳。他们知道,在这国子监之中,上官司业的话便是权威,便是风向标。
姜知虞和邓子秋却依旧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对姜姝园和向天歌的挑衅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他们收拾好笔墨纸砚,准备回到各自的斋舍继续学习。姜知虞对邓子秋低声说了句什么,邓子秋微微一笑,两人便并肩离开了。
姜姝园见状,心中的不甘更甚,她转向向天歌,声音中带着一丝刻薄:“看来,姜知虞的自信,并非无的放矢。”
向天歌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姝园妹妹不必气馁,我们还有的是机会。”
夜幕降临,国子监的院子里燃起了灯笼,一片温暖的光亮。姜姝园和向天歌坐在凉亭中,似乎在密谈着什么。月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映出了两个各怀心思的脸庞。
向天歌的话音刚落,夜风轻轻掠过,吹拂着凉亭外的竹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她紧抿着嘴唇,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向天歌的话虽然给了她一些安慰,但她心中的不甘依旧如同燎原的火势,难以平息。
“机会?”姜姝园冷笑一声,“我们还能有什么机会?上官司业都已经明确表示了对他们的认可,我们还能从哪里下手?”
向天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轻轻拍了拍姜姝园的手,低声说道:“姝园妹妹,你还不明白吗?上官司业的认可,并不代表所有人的认可。在这国子监中,除了权威,还有人心。”
姜姝园微微一愣,眼中露出了一丝疑惑。向天歌便继续说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人心。姜知虞和邓子秋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他们总有疏忽的时候。只要找到他们的弱点,我们就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