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立即拍手赞成。
罗莎笑着说:&ldo;别叫财政部长,叫花钱部长好了。我这里只管花钱。&rdo;大家又笑。
别看会上嘻嘻哈哈,效率却出奇的高,充分显示了这个领导集体的突出优点。这个理想团队具备了一些难得的要素:有共同的事业和奋斗目标,没有利益,名位和权力之争;团结得像一个人,没有勾心斗角,彼此的能力和性情都十分了解;遇事能主动担当,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勇于承担责任,不互相埋怨,不互相推诿;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便于统一思想。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大优势‐‐掌握着核心技术。有这样的领导核心,完成计划便有了基本保证。
豪丁格尔笑着说:&ldo;既然这样,本所长就发布第一号指令。&rdo;他在做了分工之后说,&ldo;每一种纳米机器人都不可能由一个课题组独立完成,涉及许多共同的基础,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再作调整。先按这些课题做准备吧。至于北院研究所,名义上这才是唯一的正宗,我是所长。你们可以不管,我不能不管,又不能真管。我想,到时候任命两位副所长,让他们去管,我遥控指挥,听听他们的汇报。&rdo;
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
丝苔芙故意叫苦:&ldo;爸,所长,分我管的课题有些我根本不懂,到时候你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啊!&rdo;
丝苔尔笑着说:&ldo;我们都来救你,谁来救我们呀?别指望了。&rdo;
这个家庭班子在融融的氛围中筹划即将进行的宏伟计划,你一言,我一语,直到深夜。一个条理清晰,内容完善的执行《蜂鸟计划》构想形成了,随即着手开展筹备工作和物色人才。
十五、人才
更新时间2009-8-2222:45:47字数:2664
自从在&ldo;欧亚反战联盟&rdo;集会上认识大松久男之后,列基便觉得这个研究微型机器的日本人可能成为《蜂鸟计划》的一员。于是通过联系,约定晚上八点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列基和佀晟同去。
双方都很守时,准点到达。他们挑选了一个单间。列基向大松久男介绍佀晟。佀晟同大松久男握手的时候感到对方表情有一点异样,猜想他由于碰到了中国人,敏感到他祖父而不安,于是说道:&ldo;那天听了大松先生情真意切的讲话,很感动。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看见世界和平的曙光,看见核武器的彻底销毁。&rdo;
大松说:&ldo;谢谢佀先生的雅量与夸奖。实观世界和平,彻底销毁核武器是人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愿,但是,困难太大。&rdo;
&ldo;坐下谈,坐下谈。&rdo;列基插话说。
他们围坐在咖啡桌的三面,一人要了一杯咖啡。
大松继续说:&ldo;超级大国很难放弃已经取得的核优势,在这种情势下其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自然也不会放弃,有些国家怕受欺侮,也在设法研制核武器。这样下去,世界的前景如何,真不可想像。恐怕不会有安宁的日子。&rdo;
佀晟说:&ldo;是的,愿望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掌握核优势的国家不肯放弃核武器,在这个前提下想控制住核魔鬼,成效不大,也是麻烦不断的原因之一。&rdo;
列基说:&ldo;两位说得好。大量核武器的存在,不仅有核战争的危险,也有核事故的危险。这个威胁始终悬在人类的头上。现在知道这种危险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关心的人更少,要求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呼声不高。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这样的声音。&lso;欧亚反战联盟&rso;里面科技界的人士多,其他阶层的人士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现状。&rdo;
侍者送来咖啡。
大松说:&ldo;这是令人忧虑的情况。尝过战争苦难的人日渐减少,蘑菇云下的灾难已逐渐被人遗忘,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对于核威胁这样的大事,许多人还不知道,或者不相信。&rdo;
佀晟补充说:&ldo;即使知道这种危险,也认为与自己无关,或者无能为力。&lso;联合国都管不了,瞎操什么心?&rso;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少。&rdo;
列基说:&ldo;是啊,必竟绝大多数人都在为事业、为生计奔忙。正因为这样,拥有核优势的国家连起码的舆论压力都感受不到,当然更加心安理得,把这张王牌握在手里。&rdo;
大松说:&ldo;两位分析得很透彻。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大都了解原子弹产生的历史,也了解前辈科学家放出核魔鬼的教训,但是,这些人的社会活动能量太小,起不到多大作用。&rdo;
列基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说:&ldo;这话道出了科技界在这个问题上的长处与短处。大松先生是研究微型机器的学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rdo;大松说:&ldo;列基先生不用客气。我们虽是第二次见面,也算得志同道合,王子有话请讲。&rdo;
列基说:&ldo;贵国是最早进行纳米科技研究的国家。纳米科技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有些国家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纳米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同当年研制原子弹的情形相似。如果哪一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会不会在军事实力的对比上发生大的变化?&rdo;
大松久男向上推了推他的宽边眼镜,思索一会说:&ldo;从理论上说,纳米科技的确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军事上也不例外,可能还会首先取得重大进展。放射性物质和核裂变首先用于制造原子弹就是明证。有国家的财力、物力支持,再集中科技界的精英,研究的进程当然会快一些。但是,目前才刚刚起步,理论上,技术上的难点太多,许多问题仅只是猜想和展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要想取得大的进展我认为可能性不大。至于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由于有原子弹的前车之鉴,科学家们担心成为历史的罪人,对待武器研究心有余悸,或借故推托,或留一手‐‐软抵抗,据说已成为科技界一种新动向。我的一位老师就有过类似的思想流露。当然,例外的情况也不会少。这仅仅是我的一孔之见,&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