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变成了穷人的慈母,是蒲松龄将神仙平民化的例证之一。作为一个穷秀才,一个经常处在生活磨难之中的养家人,蒲松龄最乐意花些笔墨的,正是千百年来与老百姓生老病死、穷通祸福有关系的神仙,那些带有&ldo;大众&rdo;色彩的神仙,非常具有人情味儿的神仙。这些可爱的神仙在执行上天交给的原本是破坏性任务时,竟会千方百计回护百姓,这不能不看成是基于保护良民的&ldo;幻由人生&rdo;艺术哲学和对前人题材的天才创造。
比如雹神的故事。淄川人王筠苍在南方做官时,到龙虎山拜望天师,天师介绍一位长着长胡子的随从,说&ldo;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rdo;。雹神恰好奉命要到章丘布散雷雹,王筠苍因为章丘跟故乡淄川接壤,向雹神乞求。雹神说:这是上帝的命令,无法更改。天师就提出一个通情达理、解救一方黎民的办法:&ldo;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rdo;结果,章丘&ldo;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rdo;。
比如柳树神的故事。明末山东部分地区发生蝗灾,渐渐接近沂州。沂州令很焦心,有一天,他梦到一个秀才来访,头戴高冠,身穿绿衣,说他有办法对付蝗虫:明天西南方向有个妇人骑着头大肚子毛驴来,她就是蝗神,哀求她,就可以免除沂州的蝗灾。沂州令听了,第二天,早早到西南方向等候,果然见一个骑毛驴的妇人从西南方向过来,那妇人梳着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的披风,沂州令立即拉住她的驴子不让走,烧香、敬酒、叩头。妇人问:&ldo;你想干什么?&rdo;沂州令说:&ldo;我们这个小县,务必请您放过,不要让百姓的庄稼葬送蝗口。&rdo;那妇人说:&ldo;可恨柳秀才多嘴多舌,泄露我的机密,明天我用他代替,不伤你们的庄稼就是。&rdo;第二天蝗虫遮天蔽日来了,但不落到田亩中,只落到柳树上,蝗虫所过之处,柳叶全部被吃尽。这位&ldo;柳秀才&rdo;即柳树神,牺牲了自己保护一方百姓,大文学家王士祯评点:&ldo;柳秀才有大功德于沂,沂虽百世祀可也。&rdo;
仙人的庄严、华贵,在聊斋中仍然存在,但有些仙人越来越平民化,他们的穿戴有时反而是粗衣布衫,甚至身着破衲,&ldo;两肩荷一口&rdo;乞食。《吴门画工》写苏州有个画工特别恭敬&ldo;吕祖&rdo;,有一次,他看到一帮乞丐,发现里边有一位&ldo;敝衣露肘,而神采轩豁&rdo;者,立即判定这是&ldo;吕祖&rdo;。吕祖即吕洞宾,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通称&ldo;吕祖&rdo;。吴门画工是真心喜欢吕祖,所以能从乞丐群中识得吕祖。吕祖真人不露相,被这种知己之感感动了,想帮助这位画工。他观察画工有&ldo;骨气贪吝&rdo;的秉性,不能成仙,就给他创造个发财机会,从天上招下一位美女让画工仔细观察并记住她的模样。过了没多久,董娘娘即董鄂妃去世,皇帝悲痛之极,&ldo;上念其贤,将为肖像&rdo;,但任何宫廷画师都画不出董娘娘风采,只有这位吴门画工画的董妃&ldo;神肖&rdo;。于是,吴门画工一步登天,竟被授以&ldo;中书&rdo;(内阁属员,从七品)。吴门画工辞不就,赏万金。区区小技,得此厚报,因为画的是皇帝爱妃。吕祖因人施助,与凡人宛如旧友新知间那样随随便便,是个很有人情味的神仙。
第24节:奇趣百出的遇仙故事
六朝小说的人神之恋曾被认为表现厌恶战乱、向往桃花源般安宁生活的愿望,如《幽明录&iddot;刘晨阮肇》、《搜神后记&iddot;袁相根硕》;被写成天帝对下界良民的垂恩,如《搜神记》的《天上玉女》和《董永妻》。《聊斋志异》虽远承六朝小说,却有些新的境界。蒲松龄&ldo;扩大&rdo;了仙人家族及人和仙人接触的方式。人可以乘船抵达海岛,可以乘鹤乘小鸟到天宫,可以步入深山洞府,还可以表面莫名其妙、但是冥冥中因品德好乃至运气好遇到仙人。
《西湖主》写陈弼教因为放生之德,得以&ldo;一身而两享其奉&rdo;,即:一人分身两处,既享受神仙逸乐,长生不老,又享受人世天伦之乐,贵子贤孙,成为神仙中的石季伦、郭汾阳(晋代石崇和唐代郭子仪是大富大贵的代表)。蒲松龄通过陈生遭遇,寄托封建时代读书人&ldo;富贵神仙&rdo;的追求和梦想。这种思想当然没有多少高尚圣洁因素,但《西湖主》遇仙故事写得特别美却是公认的。
陈弼教担任贾将军记室,贾外出在湖上射中一猪婆龙,猪婆龙&ldo;龙吻张翕,似求援拯&rdo;,还有条小鱼跟在猪婆龙的后边。陈见猪婆龙受伤,&ldo;戏敷患处,纵之水中&rdo;。年余北归,他再经洞庭,乘船遇难,沉水未死。到一山腰,看到几个&ldo;着小袖紫衣,腰束绿锦&rdo;者围猎,知为&ldo;西湖主&rdo;且&ldo;犯驾当死&rdo;。他慌忙躲进一个园亭,又恰好偷窥了&ldo;玉蕊琼英&rdo;般的公主,捡了她的红巾,题诗以表爱慕。没想到灾祸从天而降:公主的侍女说&ldo;窃窥宫仪,罪已不赦&rdo;,再加&ldo;涂鸦若此&rdo;,肯定没活路了。幸而公主非但不怪罪,反而饷以饮食,看来对他颇有好感。陈弼教刚有了希望,更大的恐惧来了:&ldo;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rdo;没想到捉拿他的人到来时忽出意外:&ldo;数人持索,汹汹入户。内一婢熟视曰:&ldo;将谓何人?陈郎耶?&ldo;遂止持索者,曰:&ldo;且勿且勿,待白王妃来。&ldo;&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