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读后感 > 第73章(第1页)

第73章(第1页)

也许是出于一种偶合,北大几乎与20世纪同寿。在过去100年中,时间斗换星移,世事沧海桑田,在中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北大在人事和制度方面也随顺时势,不得不变。然而,我认为,其中却有不变者在,即北大对中国文化所必须负的责任。

古人常说,某某人一身系天下安危。陈寅恪先生《挽王静安先生》诗中有一句话:&ot;文化神州丧一身。&ot;而我却想说:北大一校系中国文化的安危与断续。我并不是否认其他大学也同样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作用;但是其间有历史长短的问题,有作用断续的问题,与夫所处地位不同的问题。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想能获得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并非我一个人老王卖瓜,信口开河。

我所谓&ot;文化&ot;是最广义的文化,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都包括在里面。但是狭义的文化,据一般人的理解,则往往只限于与中文、历史、哲学三个系所涵盖的范围有关的东西。而在北大过去100年的历史上,这三个系,尽管名称有过改变,始终是北大的重点。从第一任校长严复开始,中经蔡元培、胡适、傅斯年(代校长)、汤用彤(校委会主席)等等,都与这三个系有关。至于在过去100年中,这三个系的教授,得大名有大影响的人物,灿如列星,不可胜数,五四运动时期是一个高潮。这个运动在中国文化学术界思想界甚至政界所起的影响,深远广被,是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为高的。如果没有五四运动,我们真不能想象今天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而又从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又是一个毫不吝啬的民族,我们的四大或者更多的大发明,传出了中国,传遍了世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为全球人民谋了极大的福利,功不可没。

可惜的是,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时起,欧风东渐,我们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昔日雄风,悄然匿迹,说实话,说是&ot;可惜&ot;,是我措辞不当。我在最近几年曾反复强调&ot;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ot;之说。激烈反对者有人,衷心赞同亦有之。我则深信不疑。欧洲东渐,东西盛衰易位,正是符合这个规律的,用不着什么&ot;可惜&ot;。

到了现在,&ot;天之骄子&ot;西方人所创造的文化,其弊端已日益显露。现在全世界的人民和政府都狂呼要&ot;保护环境&ot;,试问环境之所以需要保护,其罪魁祸首是什么人呢?难道还不是西方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当,视大自然为要&ot;征服&ot;的敌人这种想法和做法在作祟吗?

我们决不想否定西方近几百年来对人类生活福利所做的贡献,那样做是不对的。但我们也决不能对西方文化所造成的弊端视而不见。&ot;西方不亮东方亮&ot;,连西方的有识人士也已觉悟到,西方文化已陷入困境,唯一的挽救办法就是乞灵于东方,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是其中一人。

我们东方,首先是中国,在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方面,是比较聪明的。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在行动上我们同西方差别不大。我们有一种&ot;天人合一&ot;的理想,自先秦起就有,而且不限于一家,其后绵延未断。宋朝大哲学家张载有两句话,说得最扼要,最准确:&ot;民,吾同胞;物,吾与也。&ot;&ot;与&ot;的意思是伙伴,&ot;物&ot;包括动物和植物。我们的生活来源都取之于大自然,而我们不把大自然看作敌人,而看作朋友。将来全世界的人都必须这样做,然后西方文化所产生的那些弊端才能逐渐克服。否则,说一句危言耸听的话,我们人类前途将出现大灾难,甚至于无法生存下去。

前几年,我们中国学术界提出了一个口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这口号提得正确,提得及时,立即得到了全国的响应。所谓&ot;弘扬&ot;,我觉得,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在国内弘扬,一个是向国外弘扬。二者不能偏废。在国内弘扬,其意义之重要尽人皆知。我们常讲&ot;有中国特色的&ot;,这&ot;特色&ot;无法表现在科技上。即使我们的科技占世界首位,同其他国家相比,也只能是量的差别,无所谓&ot;特色&ot;。&ot;特色&ot;只能表现在文化上。这个浅近的道理,一想就能明白。在文化方面,我们中华民族除了上面所说的&ot;天人合一&ot;的思想以外,几乎是处处有特色。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书法,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音乐,我们的饮食,我们的社会风习,我们的文学创作,等等,等等,哪个地方没有特色呢?这个道理也是极浅的,一看就能明白,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文化,对内我们要弘扬的。

除了对国内弘扬,我们还有对国外弘扬的责任和义务。我在上面已经谈到,在文化的给予方面,我们中华民族从来是不吝惜的。现在国外那一些懵懵懂懂的&ot;天之骄子&ot;们,还在自我欣赏。我们过去曾实行鲁迅所说的&ot;拿来主义&ot;,拿来了许多外国的好东西,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去拿。但是,为了世界人类的幸福和前途,不管这些&ot;天之骄子&ot;们愿意不愿意来拿我们中国的好东西,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实行&ot;送去主义&ot;,我们要&ot;送货上门&ot;。我相信,有朝一日他们会觉悟过来而由衷地感谢我们的。

写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我在本文一开头就提到的北大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北大对中国文化所负的责任。如果我说&ot;文化神州系一校&ot;,这似乎有点夸大。其他大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这种责任。但是其中最突出者仍然是非北大莫属。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那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北大上承几千年来太学与国子监的衣钵,师生向&ot;以天下为己任&ot;,在文化和政治方面一向敢于冲锋陷阵。这一点恐怕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今天,在对内弘扬和对外弘扬方面,责任落在所有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教育机构,以及教员和学生的肩上。北大以其过去的传统,更应当是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专就北大本身来讲,中文、历史、哲学三系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希望而且也相信,这三个系的师生能意识到自己肩头上的重担。陈寅恪先生的诗曰&ot;吾侪所学关天意&ot;,可以移来相赠。我希望国家教委和北大党政领导在待遇方面多向这三个系倾斜一些,平均主义不是办学的最好方针。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北大只有这三个系有责,其他各系都可以袖手旁观。否,否,我决无此意。弘扬、传承文化是大家共有的责任。而且学科与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变得不泾渭分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现象越来越显明。其他文科各系,甚至理科各系,都是有责任的。其他各大学以及科学研究机构,也都是有责任的。唯愿我们能众志成城,共襄盛举。振文化之天声,播福祉于寰宇,跂予重之矣。

1997年12月12日

第122节:我和北大(1)

我和北大我和北大

北大创建于1898年,到明年整整一百年了,称之为&ot;与世纪同龄&ot;,是当之无愧的。我生于1911年,小北大十三岁,到明年也达到八十七岁高龄,称我为&ot;世纪老人&ot;,虽不中不远矣。说到我和北大的关系,在我活在世界上的八十七年中,竟有五十一年是在北大度过的,称我为&ot;老北大&ot;是再恰当不过的。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在现在的北大中,像我这样的&ot;老北大&ot;,已寥若晨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