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属灵书籍购买网站 > 第3讲 马可福音(第1页)

第3讲 马可福音(第1页)

各位好,在开始看《马可福音》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我在《马太福音》提过的几个重点。可能有人没有看过那一集,所以我们来简单地复习一下。

福音书属于特殊文学体裁,它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事实上它算是新闻公告。有些人把整本《圣经》整理成新闻报导。这是理所当然的。《圣经》本身就是一篇大新闻,它的内容可以说都是新闻,是划时代的新闻,是改变世界的新闻。福音书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所以应该把它朗读出来,就像播报新闻一样。

至于福音书的发展阶段,大家知道福音书总共有四本。为什么要有四本呢?原因之一是,当名人去世的时候,世人对他的兴趣,会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名人过世以后几乎马上会有人撰写他的生平事迹。在这个名人过世的讣文中,会提到他生前的作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觉得,光是知道他的作为还不够,还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开始集结他的言论和书信;再过久一点,就会有一些有关于这个人不同的传记出炉,来探索他的内在世界、他的行事为人、他的个性、他的性格、还有他的行为动机,人们开始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巧的是,四福音书正好符合这样的模式。

最早完成的福音书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马可福音》,它的主旨在告诉世人,耶稣做过哪些事。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是个行动派,等一下我会告诉你原因。接着是路加和马太福音,他们对耶稣的言论比较感兴趣。马太比较在乎的是耶稣的讲道,路加的记载则偏重耶稣的比喻,但是两本福音书都集结了大量的耶稣言谈。最后出炉的是《约翰福音》。约翰探讨的是耶稣这个人,他探讨耶稣是谁;就某方面来说,约翰看到的是耶稣的内在。马太、马可、路加则是看到耶稣外显的行为言论。因为当时大家看到、听到的是耶稣的行为言论,约翰则深入探索耶稣的内在。因此要真正认识耶稣,从《约翰福音》着手会清楚得多。

人们对于已故名人的兴趣,大体来说就是这样的发展趋势。接着我们深入探讨,从四个方面来看耶稣。

他们从四个角度来写作,所以,从四本福音书的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耶稣的四种面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我们可以说,马太视耶稣为犹太的王,马可视祂为人的儿子,路加视祂为世界的救主,约翰视祂为神的儿子。以上的这四种耶稣的面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写照。集合这四种面貌,才算认识这位了不起的人物。

你或许不知道,耶稣有250个名字和头衔,祂是有史以来名字、头衔最多的人。偶尔把这些名字全写下来,是有益而且敬虔的操练。多数的人能记到30到40个,但祂总共有250个。有史以来,没有人有这么多的名衔,耶稣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但是我们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四部福音书,刚才我们都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从读者的角度来看。

福音书的写作对象为何,会大大地影响书中的内容;不仅是写作见解不同的作者会影响福音书的内容,作者所预设的读者群也会影响它的内容。四本福音书预设的读者不太一样,其中两本是写给基督徒,要建造基督徒的信心,使他们对基督信仰打下更稳固的根基;另外两本则是为非信徒而写。

目标读者不一样,所写出来的福音书内容也迥然不同,因为《圣经》中每个句子都跟它的前后文有关,所以《圣经》中不管哪一个段落、章节,都要回归到它的出处来看。

马太和约翰福音都是针对信徒而写的,但是程度上还是有所不同。马太福音是针对初信者而写的,这部福音书适合刚信主的基督徒阅读,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刚跨入的国度。《马太福音》五篇训词内容是这样的:第一篇传讲天国的生活,第二篇传讲天国的使命,第三篇传讲天国的成长,第四篇传讲天国的社会,第五篇则是传讲天国的未来。对于初信徒而言,这五篇都是值得研读的题目。而《约翰福音》的对象,他自己说了,是信主较久的信徒。<约翰福音>是要帮助信徒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且相信自己得以承受永生;目的是要帮助老信徒能够持守信仰,信心得以坚定,不致动摇。

马可和路加福音显然是为非信徒所写的。各位如果要送一本福音书给人的话,要先看对方有没有信主,这是做决定最好的依据。《约翰福音》最不适合未信者阅读,但是它却最常被用来传道,这不是很奇怪吗?我想那纯粹是因为希望对方能读到《约翰福音》3章16节、“神爱世人”的那段经文。我们现在所要读的是两本为非信徒所写的福音书,它们不是为非信徒所写的。所以这两本福音书,适合推荐的对象是对耶稣有兴趣的慕道友,帮助他们更多地认识耶稣,认识祂是谁,说过哪些话,做过哪些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现在来看《马可福音》,这是今天要谈的主题。

四部福音书的作者都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只在书中留下线索,暗示作者是谁,可是都没有明说自己就是作者。他们的用意应该是希望读者把焦点集中在耶稣身上,而不是作者身上;他们要读者看的是耶稣,而非自己。所以马可并没有说是他写的,但是我们知道它是,他没有把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那我们对他了解多少呢?首先令人惊讶的是,他有三个名字。其中一个我想你们绝对没有听过,你们听过马可,那是一个拉丁名字——马可士。这意味着他虽然是犹太人,却跟罗马政府的关系相当良好。我们知道他家在耶路撒冷,有一间大房子。他的家世显赫,至少有一个婢女。另外还有,他应该和罗马或拉丁有所关联,所以他的家人才给他取个拉丁名字,马可士。此外,他是犹太人,所以有个希伯来名字,叫做约翰拿,简称约翰,约翰马可,约翰拿,意思是“耶和华彰显恩典”。神的确已经彰显恩典在他身上。说不定他是礼拜二出生的,因为礼拜二出生的孩子充满恩典,不过当时还没有这首诗就是了,所以我们知道他叫约翰马可。第三个名字你绝对猜不到,这个希腊名字很难念,是柯罗波达托洛司。约翰、马可、柯罗波达托洛司,一定有人猜那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手指”,这个字意思其实就是“肥短的手指”,可见马可生来手指肥短。但就是这些肥短的手指,写下史上第一部福音书,神乐意使用肥短的手指。

以上就是他的三个名字。一个是昵称,希腊名字,一个是拉丁名字,一个是希伯来名字。耶稣死的时候,十字架上就刻着这三种语言,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马可三种语言的名字都有,是他记下耶稣死时十字架上的三种语言。

他的母亲是马利亚,希伯来名字就是马利安,至于马可的父亲,一般认为他父亲可能就是那个头顶水壶的人,是主在安排最后晚餐的时候,吩咐门徒进耶路撒冷城去,看到有人拿水瓶迎面而来的时候,就跟着他,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最后晚餐几乎可以确定是在马可家中举行的,一般来说,我们就是从这里推断出这本福音的作者是谁。

另外,在客西马尼园也有一个线索,在这里,耶稣在受死前的最后一夜,就是在客西马尼园这里痛苦的祷告。但是《马可福音》中记载了一段不寻常的小插曲,当门徒都睡着,耶稣彻夜祷告的时候,有很多士兵前来逮捕耶稣。《马可福音》说,他们当时抓到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床单,他把床单往士兵手里一丢,就逃离了现场,赤身逃入黑夜中,那个人是谁呢?他一定是有肥短的手指的约翰马可,他一定是跟着耶稣他们,随手抓一块床单披着,跟着他们来到客西马尼园,躲在树后面,看到了整件事件,所以我们才能得知耶稣祷告的内容。耶稣不太可能会告诉别人祂当时的祷告,但是马可听到了——“阿爸父啊,求你将这杯撤去”——全都记载在《马可福音》中,这段小插曲所透露的是马可就在现场。马可他赤身地逃回家中,却把床单留在士兵手里,这个少年人就是马可。

显然,马可年轻的时候见过耶稣,但是马可他在新约中从来不是主角。神国非常需要配角来服事许许多多的主角。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吗?神国需要很多能够忠心事奉别人的人,约翰马可就是这样的人。

他其实是初代教会中四大基督徒领袖的助手,这四大基督徒领袖的第一位是他的表兄巴拿巴。巴拿巴把马可带在身边、训练他,交代工作给他做,巴拿巴将马可训练成不亚于保罗的助手。过了几年之后,马可在罗马认识路加,所以马可和路加这两本福音的关系显得非常密切,我们等一下会看到。最后,马可成为彼得的私人助手。彼得在保罗之后到达罗马,年轻的马可担任他的翻译。马可会说拉丁文,彼得不会。加利利的渔夫多半没有受过教育,所以彼得当时在罗马确实需要翻译人员。我也经常需要。口译员专门搅局,这些人淘气得很,会占用你一半的时间,但是你又少不了他们。马可当时就是彼得的口译员。马可在罗马把彼得讲道翻译成拉丁文,第一部福音书就是这样写成的。

我们推测是这样的。一天,罗马教会的人来找年轻的马可,请马可帮个忙。马可问他们说:你们需要我帮什么忙呢?他们说,彼得的讲道,教会希望能够把它保存下来,请把彼得传讲耶稣的内容写成文字的形式,因为彼得这样传福音,早晚会被政府捉去杀头的。当时的罗马皇帝是暴君尼禄,所以教会要求马可记下彼得的讲道。因为彼得是耶稣的门徒,所以要写下他的讲道。马可去征询彼得的意思,可是彼得却兴致缺缺,据说他对这件事未置可否,不阻止,也不鼓励。他让马可自己决定,彼得没有意见。我对这种事情也心有戚戚焉。因为,多年以前,教会有一个人来找我,问我介不介意他录下我的讲道内容。当时我的回应跟彼得一样,我说悉听尊便,我没什么意见。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会演变成什么结果,马可或是彼得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会因此而流传两千年,至今仍为世人所研读。神国的事总是令人诧异,事发当时任谁也不明白,但是一切都在神的计划中,而且影响至深至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教会的人请马可记下彼得谈论耶稣的事,他们希望保留下来。彼得说,悉听尊便,我没有意见。于是手指肥短的马可就开始写作。成果就在各位的手中。

这本福音书不时会被人称为“彼得福音”,因为它其实是彼得讲道的内容。请记住,新约的内容几乎都是先讲,然后才把它写下来,所以内容才会如此的生动。其中有一些内容文法不太对劲。那是因为它是演说记录,而不是文字作品。所以,把它们朗读出来会比较适合。我想如果能够把它们大声地读出来,那是很振奋人心的。

我记得多年以前,我们夫妻到伦敦的一家剧院,我想是彩虹剧院,就在泰晤士河下游河畔。我们去欣赏一场个人表演,演出者是艾立克?麦克隆,在座有些人应该知道他,在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之中,舞台上只有他、一张椅子跟一张桌子。两个半小时之久,观众听他一个人朗诵《马可福音》,听得如痴如醉。当时,坎特伯里大主教就坐在我们前两排聆听。而几个月以来,那家剧院天天爆满,后来还得换到西区一间比较大的剧院,而他就是单纯朗诵《马可福音。》这样就有成千上万名的观众,愿意付钱去看这场表演。艾立克。麦克隆说:他的祖父是一个敬虔的人,他小时候祖父叫他跪在地毯上,按手在他身上说,有一天你会为千万人朗诵福音。多年以后,他做到了,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但是他朗诵的《马可福音》,使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可见彼得传扬耶稣的时候,他的讲道是多么感动人心。

亲爱的老彼得,我称他为行动派。他的个性莽撞,跟我很像,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每一次一开口就会讲错话,可是却一而再、再而三。他的性情冲动,只有他想走在水面,别人都没有这么做,只有他想走在水面。当约翰说,是耶稣在岸上,只有彼得跳下水。耶稣复活以后,彼得也没有耐心等候耶稣,他急着去捕鱼。

彼得是坐不住的,在《马可福音》中处处可见这种紧凑的步调。其中有一个字,出现了41次之多,随即,立刻。在比较旧的版本里,提到祂即刻上船,船即刻驶到另一边,好像横渡八里宽的加利利海只要两秒钟,每件事都是立刻发生。读者的情绪也跟着兴奋起来,那就是彼得他讲道的风格,马可忠实地把它记录下来。所以《马可福音》是四福音中最生动逼真,朗诵起来最振奋人心的。

我猜彼得这种急性子的人不喜欢长篇的讲道,整本《马可福音》里面只有一篇长篇讲道,想必彼得对这篇讲道印象深刻,所以才记得记录下来。所以《马可福音》的重点不在耶稣的讲道,没有登山宝训,只有一连串的行动,一件接着一件。兴奋热情,这就是彼得,这可以让我们看见新约时代,初代教会基督徒不同的性情。

《马可福音》着重彼得的弱点,而不是他的长处,这不是很有意思吗。《马可福音》中可以找到“撒旦,退到我后面去吧”,却找不到“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所以,彼得不怕别人知道他的弱点,他偶尔会让主失望,但是却从不自夸,很有趣,不是吗?在别本福音书中找得到彼得的优点,但是在这里看到的是他的弱点。

《马可福音》记载彼得三次不认主,却没有记载他重拾信心。《约翰福音》里才看得到耶稣三次问他说:你爱我吗?你爱我吗?你爱我吗?马可只记载彼得不认主。这证明《马可福音》是彼得所传讲,约翰马可所撰写的。

彼得对耶稣行的神迹也很感兴趣,《马可福音》记载的神迹比马太、路加、约翰福音都还多。以神迹的数量为例,《马可福音》中有18件神迹,至于比喻,在《马可福音》中只有4则、《马太福音》有18则、《路加福音》有19则。由此可见,彼得对神迹很感兴趣,对比喻则兴致缺缺。他关心耶稣的作为而不是祂的言论。

此外,我们在这里看到彼得的无知还有知识。彼得对耶稣的出生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无论是在《使徒行传》的讲道或者是在他的书信中,都看不出彼得对耶稣的出生有任何了解,彼得对耶稣的认识是从约旦河开始。当时彼得和安得烈在那里受洗,耶稣也在受洗,施洗约翰介绍他们认识耶稣,彼得的知识从此开启,到主复活才结束。所以我们在《马可福音》中找不到圣诞的故事,也找不到耶稣童年的记事,《马可福音》从彼得认识耶稣开始。彼得不能传讲圣诞故事,因为他根本不晓得,所以一次也没有提过。我想证据相当明确,《马可福音》是出于彼得。

接着,我们再来看到,马可这本福音书实在编写得非常巧妙。他收集了许多的素材,然后,把它们放进一个架构里,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架构。现在我让各位看一个东西。这里有一张图表。乍看之下好像很复杂,不过我会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喔,这张图表可真大,连打开都有点困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