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是真话。
莫尔:那就不叫权宜之计。人宣誓,就是把自己捧在手里,好像捧水一样。手指一张开,就别想重新找回自己。
既然承诺是找到自我身份的关键,那它就是婚姻之爱的核心。为什么?因为正是承诺给我们一个稳定的身份,如果没有稳定的身份,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关系。阿伦特(HannahArendt)写道:“若我们不受承诺的束缚,若我们不努力实现承诺,就不能守住自己的身份,只能堕入内心的漆黑孤寂,毫无希望,失去方向,受困于内心的种种矛盾和模棱两可。”史密德以自己为例:
我刚结婚的时候,丝毫也不晓得婚姻会走向何方。我怎么知道她二十五年以后会发生多大变化?我怎么知道我自己会发生多大变化?自从我们结婚之后,我妻子至少与五个不同的男人同居过——每一个都是我。
现在的我与从前的我联系在一起,就是靠一段记忆:我记得自己在婚礼上所签署的那个名字:“我就是将来陪在你身边的那个男人。”一旦我们否认这个名字,失去这个身份,就很难找回自己了。
?承诺的自由
普朗普(WendyPlump)记录了自己发生婚外情之后婚姻解体的过程,她的痛苦经历证明了奥登、史密德和阿伦特所主张的要点——“承诺有益于关系”这个道理。10她说,在婚外情的过程中,“性爱很刺激。当你发生婚外情的时候,你知道你会享受激情的性爱——那种急迫感、新鲜感和婚外情的不正当性保证了这点。”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前面所讲人们对待性爱的态度。禁忌的刺激感和被别人渴望的自我冲动被误解为爱情,因为这种感受和冲动让性事如电光火石一般惊艳。
但是,普朗普的婚外情暴露了,而她丈夫也出轨了。最终婚姻解体了。普朗普讲故事的时候,想到她的父母。“他们有五十年的婚姻,这是成功的丰碑。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不正当激情与这种辉煌相比,连烛光都算不上。”最后她问:“如果你七十五岁,下述情形你愿意要哪个:即便偶尔关系紧张,但多年情感稳定;或有点像这样的景况:被炮火摧毁的伊拉克费卢杰市?”显然,她父母耗时费力精心营造的婚姻,比起她那段转瞬即逝的浪漫史要好得多,不论后者当时多么热烈。
针对她的文章,《时代》杂志网站发表了一些相当尖刻的评论。这些评论的作者相信,普朗普受制于传统婚姻观,就是那种压迫人性的、认为“婚姻之约具有排他性”的观念。“如果你让自己相信……婚姻是两个人一生的联合,”一个评论者写道,“那么婚外情就只有炸弹的毁灭作用。照我看来,我们需要开始重新梳理我们的观念,摆脱基督教所强加的对一夫一妻制的痴迷。”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在传统婚姻中努力取悦对方,会扼杀人的自由和欲望。
但史密德有力地证明,承诺是通往自由的途径。在承诺中,你会减少当前的选择,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你限制现在的自由,将来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去帮助那些信任你的人。当你向别人作出承诺的时候,你们双方都知道你不会让他们失望,你会支持他们。“在不可预知的荒蛮之地,你创造了一个神圣的场所,营造了一个信心的空间,”史密德说,于是——
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见证我与你的未来并非锁定在一个生化波束中——在那里,像分发扑克牌一样,一股力量把我从父母基因组里抽出来,X和Y的宿命组合将我困死;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见证自己不是沿着某种既定的路径成长起来的,我不受制于有点古怪的父母所强加给我的心理影响;当我作出承诺的时候,我宣告,我和那些依靠我的人,我们的未来不是由我幼年的复杂文化所预先决定的。
无人可以决定我的命运。我不是一个面团,被偶然的外力和过往的痛苦环境搅拌定型。我知道我不能重新创造自己的生命,也晓得我的“所是”和“所为”多仰赖祖先的恩赐或咒诅。但是,当我向人作出承诺的时候,我超越这一切限制条件。没有一条德国牧羊犬曾向我承诺,它会一直陪伴我。没有一台计算机曾向我承诺,它会忠实地帮助我……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才能作出承诺。而当他作出承诺的时候,他最为自由。
§承诺与激情
长期的爱——来自承诺的“耗时费力的精心创造”——为何如此优越?温迪发现,她的父母在经历了五十年婚姻之后,拥有了某种特殊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同于她那种不正当关系中的强烈性欲,它更丰富,更深刻。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你刚刚坠入爱河,你以为自己爱这个人,其实并非如此。你不可能立刻了解这个人到底是谁。这需要许多年。你实际上爱的是你对这个人的想法——而你的想法一开始总是单维度的,而且总有些偏差。在《魔戒》中,艾欧文爱上阿拉贡,但阿拉贡不能回报她的爱。阿拉贡对艾欧文的哥哥艾欧墨说:“她爱你胜过爱我,因为你是她了解的人;但她对我的爱,只是对一个影子的迷恋:对英雄史诗的渴望,对异国他乡的向往……”阿拉贡知道,浪漫的冲动之所以如此令人陶醉,多是因为我们其实爱的是一个传说,而非一个真实的人。
不仅你不认识对方,对方也不真正认识你。你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你有一些自觉丢脸或害怕见人的东西,你不想让对方看见你的缺点。而且,你当然不能让对方看见连你自己都看不见的性格缺陷,这些缺陷只能在婚姻过程中逐渐暴露。恋爱中有情绪“高原期”,在此期间,对方认为我们非常奇妙美好;所以恋爱早期我们特别有激情,特别来电。但问题在于——你可能对此也有些许意识——对方还不真正了解你,所以也不是真正爱你,至少还不够爱你。你所以为的“爱得死心塌地”,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阵自我迎合的情绪爆发,根本不是那种“因了解而相爱”的深刻满足感。
风平浪静以后,等到对方见识过你最坏的一面,并且了解你一切优点和缺点之后,却仍然完全向你委身,那才是无与伦比的体验。被爱却不被了解,使人感觉舒服却流于肤浅。被了解却不被爱,那是我们最害怕的事。但是,被充分了解并且被真爱,这才是神的爱,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这种爱释放我们,让我们脱掉伪装;这种爱让我们谦卑,远离自义;这种爱坚固我们,可以承受生活中一切艰难困苦。
我所谈的这种爱不乏激情,但不是青涩岁月的那种激情。凯西第一次牵我手的时候,我浑身好像触电一样。三十五年以后,握妻子的手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兴奋感。但是,回顾最初的感受,我明白它并非出于我对她的爱,而是出于虚荣,因为她选了我。最初,这种感受里面虽然有爱,但还混杂了许多别的东西。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今天握手与当时的感受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我们如今完全彼此了解,一起背过数不清的担子,反反复复彼此悔改、宽恕、和解。我们当然有激情,但如今的激情不同于年轻时的激情,正如一条喧闹的小溪不同于一条静水深流的大河。激情让你在婚礼上许下诺言,但是,多年之后,承诺使激情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让浪漫水到渠成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浪漫的爱与无条件委身的婚姻如何调和”这个问题了。浪漫的爱必须完全自由,毫无强制——难道不是吗?对一个人的强烈欲望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我们迟早要另觅新欢——难道不是吗?所以,严格的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婚姻是浪漫爱情的大敌——难道不是吗?
不是。实际上,无条件的、圣约的委身关系可以促进浪漫的爱情,让浪漫水到渠成。就此问题,没有人比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讲得更透彻。
克尔凯郭尔谈到三种人生观——审美的人生观、伦理的人生观和宗教的人生观。克尔凯郭尔说,每个人生来都是美学家,并且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才能进入伦理和宗教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美学家呢?美学家不关注某个东西的好坏,只关注它是否有趣。判断事物的依据在于它是否迷人、好玩、有趣。
美满幸福的人生离不开审美,但是,一旦美学价值主宰了人生,就会产生严重问题。美学家通常主张自己是自由的个体。人生应当追求刺激,充满“诗意和火花”,美学家如此说。而这意味着常常摆脱社会期望和群体纽带。但克尔凯郭尔说,这是非常错误的自由观。浸淫于审美生活的人根本不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他正走向漂泊无定的生活。气质、品味、感觉、冲动,他完全被这些东西所驱使。
换个角度看,被审美感觉主宰的人,是被环境所控制的人。如果你的妻子失去了光滑的皮肤和美丽的容貌,如果你的丈夫发福,美学家就开始转移目光,寻找更好看的人。如果配偶得了重病,生活无法自理,美学家就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克尔凯郭尔说,这样的人完全受制于外部环境。
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感觉与责任联系起来。你必须舍己,持续实施爱的行为,一天一天地坚持,哪怕感觉起伏不定,哪怕环境不受控制——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而非任人摆布的工具。同样,你必须在没有激情的时候继续去爱,才算是真正爱一个人。美学家谈不上真正爱一个人;这种人只是爱对方给自己的感觉、激情、冲动、体验。证据就是,一旦这些东西消失,就不再关心对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克尔凯郭尔让我们看到浪漫激情的局限,但他并不否认浪漫激情具有价值。他也不将感觉和责任对立起来,尽管有时候这二者看似对立。克尔凯郭尔认为,“家庭实际上可以增强浪漫的爱,而非减弱”,“正是婚姻的道德承诺,让冲动的爱升华至稳定而长久的地步,这是激情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境界。”其实,正是圣约委身让已婚者可以变成彼此相爱的人。日久见人心,我们必须长期观察,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人,并且逐渐爱上这个人,而非仅仅爱上对方给我们的感觉和体验。路遥知马力,我们必须坚持付出,才能明白配偶的具体需要,才知道如何满足这些需要。这一切最终都将汇入记忆的源泉,使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让对方感到由衷的喜悦,叫婚姻生活中的浪漫激情演奏成更加美妙的乐章。
§情绪与行为
这个原则如何在每天的婚姻生活中活出来呢?几乎每个人都以为,圣经上“爱人如己”的指示是智慧的、正确的、良善的。但请注意,这是一条命令,而情绪是无法被命令的。圣经并没有叫我们喜欢邻舍,要对别人心怀柔情蜜意。不,圣经的呼召是爱,并且圣经所讲的爱首先就是行为。
爱的感觉当然是爱的一部分,并且这种感觉可以让我们更自然地实施爱的行为。我们服侍所喜爱的人,这时候,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我们感到特别满足。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感觉和行为,就很难迈出爱的脚步。
我们必须区分感觉与行为,一个原因就是感觉不可靠。我们的感觉取决于许多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感觉起伏不定,这常常让人十分恼火。我们不能控制情绪,但能控制行为。我们的许多好恶,既非邪恶,亦谈不上美德,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好恶。如果我们听从文化,把爱界定为喜欢,如果我们只在爱的感觉很强烈的时候才认为爱的行为是真诚的,那我们必定是糟糕的朋友,更是可怕的家人或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