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上帝是要在怜悯中临到他百姓最大的敌人——再没有比这个更不合常情的任务了;上帝居然派一个爱国的犹太先知去做这件事——再没有比他更不像特使的人了。上帝差派约拿去做一件他绝对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就是他的使命,他就是那个使者。
?逃跑的人
约拿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下到约帕,遇见?只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给了船价,上了船,要与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约拿书1:3)
约拿故意不遵守往东边尼尼微城去的指示,而朝着反方向的他施逃跑,那是当时所知世界最西边的城市。为什么他选择去做最违背上帝的事呢?关于约拿内心的动机,要到约拿书的第4章才会显明,但此处经文给了我们一些线索,解释为什么他竟如此明目张胆地违背上帝直接的命令。
约拿可能是因为害怕失败。上帝差遣一个孤单的希伯来先知,要他去全世界最强大的都市,呼召他们在他的上帝面前屈膝下拜。他这样做的唯一可能反应,似乎就是遭受嘲笑,甚至老命不保。传道人都会想去那些人心柔软可塑的地方。
但是他也可能害怕使命会成功,即使成功的几率很小。亚述是个残暴的帝国,它向以色列索取贡银,就是一种国际性的保护费,因此如果约拿去警告尼尼微城的人,他们就有机会不必接受上帝忿怒的惩罚而能继续存活,继续威胁着以色列。身为一个爱国的以色列人,约拿可不想和这种使命沾上边。
那他为什么要逃跑呢?答案还是偶像崇拜,但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偶像崇拜。约拿有他个人的偶像——他所想要的,更多是事奉的成功,而不是对上帝的顺服;而且他也被文化的偶像所塑造,因此他更重视以色列国家的利害,而不重视对上帝的顺服及尼尼微人的属灵好处。
最后,约拿还有一个宗教的偶像,那就是道德上的自义--他看自己高过那些邪恶的异教徒尼尼微人,他不愿看到他们得救。约拿的文化偶像和个人偶像融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隐藏的、有毒害的混合体,连约拿自己也不知道,但却导致约拿叛逆了这位他原来以能够服事他为荣的上帝。
?在海里的约拿
约拿上了船,想要逃离上帝和他的使命,但是上帝使海中起暴风,船几乎要沉没了(约拿书1:4-6)。船上的水手发觉这场暴风雨异常地猛烈,所以他们就抽签要看看是谁造成了这场灾难,而约拿的签就被抽出来了。
他们就?大惧怕,对他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已经知道他躲避耶和华,因为他告诉了他们。他们问他说:“我们当向你怎样?,使海浪平静呢?”这话是因海浪越发翻腾。他对他们说:“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约拿书1:10—12)水手们因为怕丧命,就照着约拿的话把他丢在海里,之后上帝安排了一条大鱼吞下约拿而救了他。这条鱼是上帝为约拿所预备的,给他一个恢复和悔改的机会,于是约拿就在鱼腹中向上帝祷告。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上帝……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那信奉虚?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约拿书2:1,4,8-10)约拿说到“那信奉虚?之神的人……”这些崇拜偶像的人正是上帝呼召他去尼尼微城服事的对象;然后他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离弃怜爱(chesedh)他们的主。”在此用的希伯来词是指的是上帝的圣约之爱、他的救赎与无条件的恩典。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上帝与其子民以色列的关系。现在约拿说那些崇拜偶像的人离弃了“恩典的主”——这思想有如晴天霹雳般地临到他,因为上帝对他们的恩典与对他自己的恩典是相同的。为什么呢?因为恩典就是恩典;如果真的是恩典,那么就表示没有一个人是配得的,所有的人在其面前都是平等的。有了这样的理解,他又加了一句话:“救恩出于耶和华!”恩典不是只属于任何种族或任何阶层的,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并非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配得恩典;它完全与我们的品质或功德无关,救恩唯独出自耶和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约拿这个自我洞察的祷告中,有一个引人注意的暗示:根据约拿的说法,是什么拦阻了恩典临到人的生命?就是执着于偶像;那么,约拿自己为什么严重地误解了上帝的心和他的旨意呢?答案就是他的偶像崇拜。他对个人失败的恐惧,他对自己宗教的骄傲,以及他对国家的热爱,三者结合成致命的偶像复合体,让他灵里盲目,看不见上帝的恩典,以至于他不愿那需要恩典的整个城市得着恩典;他希望全城的人都灭亡。
?种族与恩典
种族的优越感和狭隘的文化观不能与福音的恩典并存;它们在本质上就是互不相容、彼此排斥的。因为人心的本性是自以为义的,所以很自然地就会觉得自己的文化与阶层特色比别人的优越,但是这种自然的倾向,却为福音所抑止。
在加拉太书第2章中,我们看到保罗为此当面责备彼得。彼得是犹太人使徒,自幼认为外邦人是灵性“不洁净”的,不能与他们同桌吃饭。在古代的文化中,与人一同吃饭代表开放与接纳,因此当保罗见到彼得不愿与外邦基督徒同桌吃饭时,他就责备彼得的种族歧视。保罗是怎么说的呢?他不是说“你犯了不许有种族歧视的规条”,而是指出彼得的做法“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加拉太书2:14)。保罗的论点是说,对种族的偏见就等于是对救赎恩典的原则的否认;他的意思是说:“彼得,如果我们都相信唯独靠着恩典得救,那么你怎么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继续在种族和国籍上排斥别人呢?要从心里活出福音来!”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彼得是认识福音的,可是他没有在更深的层次上完全被福音所塑造;他没有活出它来。
勒福雷斯(RichardLovelace)在他所着的《属灵生命的动力》(TheDynamicsofSpiritualLife)一书中说:那些没有将安全感建立在基督里的人,到处在寻找保存属灵生命的方法,想借以支持他们的自信心;然而在他们疯狂的寻找中,他们不只紧抓着自己身上那些少许的能力和公义,而且也执着于自己的种族、政党、所熟悉的社会和教会模式、文化等等,把它们当作是自荐的方式。他们穿上文化的外衣,仿佛它是一件盔甲,能防备自我怀疑,可是它却变成了精神上的紧身衣,紧裹着身体而无法脱下,除非他们能对基督拯救的工作有完全的信心。
约拿在鱼腹中开始了解他所错失的,以及他为什么那么反抗上帝原先的呼召。约拿被呼召去向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传讲恩典,但是他自己还不明白那个恩典。当他鼻青脸肿地谦卑下来时,他就开始认识真理了:救恩是一种恩典,是人人可得的。当他开始明白这一点时,他的文化偶像就被除去了;这时大鱼将他吐在陆地上,先知约拿就有了另一次机会。
?令人震惊的结局
耶和华的话?次临到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约拿进城走了?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尼尼微人信服上帝,便宣告禁食,从最?的到?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于是上帝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这事约拿?大不悦,且甚发怒。(约拿书3:1-5,10;4:1)
现在到了故事中几乎被普世所忽略的部分。上帝再度呼召约拿去尼尼微城,这次他顺服了。当他开始传道时,城里的居民居然很有反应,这让他和我们都非常惊讶。当有人说“或者上帝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致灭亡,也未可知”(约拿书3:9)时,众人就开始悔改,结果全城的人都离开所行的“恶道”--就是第8节所说的“强暴”。实际上亚述国真的极为暴虐,但在此处,至少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们表现出懊悔,并且也愿意改正。
上帝实在是怜悯他们。虽然圣经中并没有记载说尼尼微人变成犹太人,或说他们全然改成事奉以色列的上帝--这类的事都没有发生--但是上帝仍然收回了惩罚。在此我们看到,上帝最主要的心意是拯救,而不是惩罚。
任何读这卷书的人,都会认为故事到此就已经达到了完满的结局:毫无盼望的约拿从死里复生,完成了他的使命,就是尼尼微人悔改了,并且从暴力和帝国主义中回转,而上帝也彰显出他对人的怜悯和慈爱。因此,只要在约拿书第3章的最后再加上一句结尾--于是约拿喜乐地回到家乡!”就可以结束这卷书了。
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并不是这样。这个故事中真正令人震惊的事竟是发生在约拿获得最大的胜利之时--他已经向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城市传道,并且让所有的人都跪下悔改。可是尼尼微城的人对约拿所传之道的正面回应,却让约拿暴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不但指控上帝是邪恶的,而且他还当场求死!
约拿……就祷告耶和华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上帝,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约拿书4:1-3)
约拿心中的动机至此完全显露出来:“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上帝,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我知道我不能信靠你!这就是我开始要逃跑的原因!我就怕有你这样的上帝,只要有人一表现得好像要悔改的样子,你就会赦免他们。我受够你了!我不干了!杀了我吧!”圣经中再没有比此更为激动的话了,可能在所有古代的文献中也没有。约拿心中的偶像最后都暴露出来了,显示出他对亚述这个种族和国家的痛恨。
约拿对亚述有如此的厌恶,以至于他把上帝对他们的赦免看作是一件最糟糕的事。他愿意面对并谴责尼尼微人,但就是无法爱他们;他不愿他们得救,不希望看到他们得到上帝的怜悯。
为什么会这样呢?虽然约拿在鱼腹中了解到所有的人类都不配得到上帝的爱,因此所有的人类在得到上帝的恩典上都是平等的,但是此时约拿的偶像崇拜却更加严重了;这是因为他在第2章中对上帝恩典的理解,主要是头脑上、理性上的,还没有进入他的心里。约拿是我们的一个警戒,指出人心绝不会很快或很容易就改变,即使有上帝直接在教导或带领他。正如保罗必须要当面指责彼得,因为他没有用福音来解决自己的种族歧视;同样地,上帝在约拿身上的工作也还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