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清楚了,那是方游击,再不开门耽误了时机你等着好看!”方栋指着城下方玫道。
参将这才下令将城门打开一条三尺宽的缝隙,让城外的斥候小队通过入城。方玫和陆曈奔马而入,厚重的城门再次合上,将城外的追兵挡在了城下。
同时,城墙上万箭齐发,好似一片乌云笼罩住了追兵,后者立即倒下了一大片在血泊中。
城外,还有犹如蚁群一样的大军覆地而来,展开了攻城攻势。镇南关的守军驾轻就熟地布置城防,滚石檑木齐发,将蚁附攻城的敌军砸落。就算有侥幸没有被砸落的,在其冒头的一瞬间,便有数杆长枪将其刺落,根本没有人能活着登上墙头。
可就算如此,城外的大军还是义无反顾地冲击着镇南关的城墙,好像不把镇南关摧毁就决不罢休。
战斗一直持续了一整天,城墙下堆满了死人,直到夜幕落下,城外铺天盖地的大军这才鸣号而去。
镇南军开始打扫战场,每个人脸上都沾染了血色和疲倦,这样的战斗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多少次。
陆曈没有离开,举着火把在打扫战场的人群中的走动,士卒正在清理城墙下的尸体,一车一车地拉到空旷处焚烧掉。陆曈眼睛都不眨一下,亲眼看着火光越烧越盛。
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少部分穿着藤甲,体格矮壮,所用的兵器大多是削尖的竹竿,少有铁器。而这些人便是镇南关存在的意义,大盛之人称其为蛮人。
大盛朝初立之时,拓边南疆,进入了蛮人原来生存的地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是时大盛兵强马壮,武力充沛,根本不是落后的蛮人能对抗的,于是大盛拓边三千里,在南疆筑城驻守,移民屯田,将南疆变成千里沃土,每年为大盛提供粮食无数。
可自此始,南疆蛮人袭扰不休,百姓苦不堪言,驻军疲于奔命,朝廷在北面战事不休,应对不暇,于是封方家为镇南侯,筑镇南关统领南疆诸军,防御蛮袭。
从镇南关筑成至今已有百年,大盛和蛮人的战争亦持续了百年,双方的仇恨已经形同血海,不死不休。
前世这个时候,镇南关稍有变,蛮人突袭恰逢其时,险些攻破镇南关。尽管最坏的结果没有出现,但镇南关还是受损严重。而这次原本的变数并没有出现,镇南关中军心稳固,蛮人倾力的一次攻城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火光滔天,映在她的眸中。
次日,方极派人到京城送信,按例禀报朝廷蛮人大举入侵之事,随后召集军中将领商议防御之事。
会议刚开始,帐外卫兵入报,陆曈求见。
方极犹豫了片刻,心想陆曈足智多谋,不似一般小辈,说不定还能帮出主意,便容许了她前来。
帐中诸将见她一身红妆,皆愕然惊艳,这些天他们都见过她随方颢做监令官在军中清退老弱,但那时她都是穿着戎装,这还是第一次见她如此妆扮,还如此的绝色倾城!
“陆监令,如今正军议,你如此儿戏是否有些不妥?”有位参将不满道。
镇南关镇守南疆百年,就算是女子上阵之事不过稀松平常,其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者,一些古板的成见在镇南关早就行不通了。是以镇南军并不反感女子入军营,但却不容有人破坏军纪。
“林参将,儿戏不儿戏不在皮相,而在于诚心。”陆曈反驳道。
这样的争议毫无意义,方极适时制止了二人,让陆曈在一边旁听,其余人和他开始军议,商议冬防之事。
“马上就要入冬,蛮子打不到猎物就要来攻城,已成定例。此番不过和往年一样,虚张声势,我等只需严防死守,待寒冬一至,蛮子自会不攻自破。”有人说道。
其余人大多附会点头,这也是他们的看法,毕竟蛮子每年入冬前都会来攻城一波,只要他们婴城固守,必不可能有所变故。
“每年都要被蛮子围攻一顿,老子都憋屈死了,何不冲杀出去,将蛮子杀个片甲不留?”有激进的将领道。
“镇南军少,不容有失,还是谨慎一些好。”有人驳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