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凤英在重男轻女这个问题上已经到了入魔的存在,别说如今的杜梦闲没有地位,就算是有地位也不打算说。
说了有用?
人的观念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身为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晚辈,在老人的眼里压根就不作数,况且她也没有要改变别人想法的意思在,连亲生父母的想法都改不了,更何况是奶奶。
相比较家里其他的女孩而言,杜梦闲因为不是亲生的,使唤起来自然要比亲孙女要顺手,毕竟重男轻女也是在自家比较,疼别人的孙子使唤自己的孙女那不是开玩笑?
原本的介绍中,因为原主过的太压抑太痛苦了,所以杜梦闲压根就没有点开文章正文的想法。
毕竟原主也就是这段时间,被钱凤英以高价卖给了当地山里非常出名的“无女村”。
无女村光从字面上意思就能理解,但这个无女指的是村里的女婴。
钱凤英就是从无女村附近嫁出来的,所以对那里的情况非常了解,可以说,家里的几个女孩都是给无女村的老光棍准备的。
倒不是说她对无女村的感情有多深厚,也不是说她对那里的老光棍有多么同情,而是无女村有一个非常丧心病狂的习俗,那就是女婴生下来后必须溺死,导致一个村几乎没有女婴存活。
除了极个别舍不得自己子女的人家,但数量非常稀少,更何况同村又不能通婚,只能往外嫁。
毕竟无女村的男人都不把老婆当人看,但是能把女婴留下来的,想必对孩子还有那么一点爱,嫁在同村,万一女婿对女儿动手怎么办?
拦还是不拦?
拦了以后怎么给村里的女人洗脑?
不拦的话,亲闺女被人虐待能忍心?
不过这种村子里的女孩往外嫁倒是挺受欢迎的,虽然外面的人不可能重男轻女到直接把自家的女儿或者孙女溺死,但这种村子出来的姑娘那简直是把重男轻女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连自个儿都不当人看,试问,谁家婆婆不喜欢这么样的一个儿媳妇?
但是附近村子但凡心疼女儿的人家都不会把女儿嫁进去,除了钱凤英这种人。
毕竟无女村的女人大都是外嫁进去的媳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果报应,这些年已经没有了女人的出生,只能从外娶媳妇。
与其说是娶,不如说是买。
有些人就打着心疼女儿的口号把闺女卖进去,反正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卖出去以后能得一大笔钱财,以后来不来往也没什么必要。
所以家里的几个孙女钱凤英养的还算是上心,杜家的女孩体貌上都不错,更何况家里有一个不是亲孙女的杜梦闲在,自己孙女倒是养的比杜梦闲白嫩一些。
钱凤英可不管孙女嫁出去不怎么干活能不能过好日子,她只在乎孙女好看一点能多卖一些价钱。
虽然当天晚上杜梦闲就从无女村逃了,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何况无女村买媳妇成了惯例,其中自然有一套看守女人的办法。
但是那个时代,逃出去没有介绍信和身份证明,想要存活何其艰难?
那时候的杜梦闲只想着赶紧逃出去,离开这个吃人的地方,至于自己逃出去后,那个买了她的老光棍损失了一大笔钱会怎么办,会不会过得辛苦……钱凤英在孙女逃出去了害人家丢了一个媳妇会不会会缠上门,会不会又是一个孙女卖出去……这些事情杜梦闲压根就没心思去想,也不想去想。
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会无私的奉献自己照亮他人。
更何况她只想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来,本身她一个大活人被人卖给老光棍当媳妇了就是一个极其不公平的存在,她何必为这种极其不公平的存在心生愧疚?
毕竟当时的她就是一个被交易的货物性质,你见过谁买猪这时候,猪因为不想被杀逃跑了,然后逃出去的那头猪还会愧疚自己让买方卖方都损失了一大笔钱?
杜梦闲没读过书,但她知道自己不想过这种日子。
可就算她心明眼亮,在那个时代又赶上了几年饥荒,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艰难。
后面的剧情她就不知道了,她只知道原主在山里当了好几年的野人,然后就因为原著作者的致郁描写不想再看下去。
这不是作者的错,至少描写让她有共情心是作者自己的笔力,只是她不喜欢而已。
可现在,她成了这个不喜欢素材里的杜梦闲。
因为不清楚后面的剧情,杜梦闲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吃饱自己的肚子,然后有力气想法子跟家里人抗争。
逃跑是不明智的决定,六零年代的人,逃出去后又要怎么生活?
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走原本剧情的老路,总归比真的给光棍汉当老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