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杜甫评传读后感1000字 > 第52章(第1页)

第52章(第1页)

样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换句话说,大多数山水诗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他

们的观察角度比较单一,描写手法不免雷同,往往只写出了山川景物的某些

共性,而对它们各自的个性揭示得不够。这个缺点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已见

端倪。谢诗中有些篇章如《入彭蠡湖口》、《登江中孤屿》等,刻画山川景

物颇能见其特点。王夫之称谢诗“取景则于击目经心、丝分缕合之际,貌固

有而言之不欺”(《古诗评选》卷五),如果仅指这些诗而言,确非过誉。

但是谢集中还有许多作品、甚至包括一些为人传诵的名篇在内,在写景上仍

然失之于笼统概括。比如“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靠”(《石壁精舍还湖中

作》,《宋诗》卷二),“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诗》,《宋

诗》卷二)等,历来称为佳句,但是它们显然没能写出所咏山川的独特之处,

因为这是许多地方都能见到的景色。谢眺诗亦然,“余霞散成绩,澄江静如

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齐诗》卷三)并非大江上特有之景,“威

行距遥甸,巉岩带远天”(《宣城郡内登望》,《齐诗》卷三)也不妨从宣

城移置他处。二谢之外的南朝诗人更是如此,他们的山水诗通常都是极力摹

写山之高峻或水之深广:“层峰亘天维,旷诸绵地络”(刘骏《游复舟山诗》,

《宋诗》卷五),“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鲍照《登庐山》,《宋诗》

卷八),“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谿喷龙泉”(江淹《游

黄蘖山》,《梁诗》卷三),等等。这些描写都是置之任何名山大川而皆可

的。到了唐代,虽然产生了以王、孟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但这些诗人所着

力摹写的往往并非客观世界的明山秀水,而是他们主观世界中的静溢意境。

所以,尽管王、孟诗中的写景名句历来为人传诵:“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

月”(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全唐诗》卷一五九),“明月松问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全唐诗》卷一二六),但是那往往不

是对某处山水的具体而确定的描写。这种情形或许与王维首创的写意画有某

种相通之处,即“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谈》卷一

七)

杜甫则与众不同。当然也应指出,就在杜甫的这两组纪行诗中,不是完

全没有类似上述情形的例子,比如写山之高峻的“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