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杜甫评传读后感1000字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王琎)而受到杜甫的尊敬,郑审则以诗才见重于杜甫且与他保持了持久的友

谊(见《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但是毋庸讳言,

其间也有人品颇为低劣者,如张垍谗毁李白,安史乱后即投降叛军。哥舒翰

为一纠纠蕃将,潼关失守后亦降于安禄山。如果说杜甫赠诗时这些人劣迹尚

未显露,所以不能责怪诗人投赠非人,1那么在赠鲜于仲通的诗中托他向杨国

忠求助,就确实是病急乱投医了。据周勋初先生考证,鲜于其人尚不是好邪

小人,2但杨国忠无疑是专权乱政的巨好,而且他们两人正是征伐南诏以致全

军复没的祸首。后人对杜甫的投赠非人颇有讥讽甚或大加挞伐者,3但我们觉

得还是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说得好:

公有《赠鲜于京兆》诗日:“早晚报平津”,望其荐于国忠也。又日:“破胆遭前

1傅璇琮先生对这次阴谋的过程有详尽的考证和论述,见《从杜甫于天宝六载应试谈唐代的制举》(《草

堂》1984年第1期)。

1此诗注家编年不同,此从钱谦益说(见《钱注杜诗》卷九)。

2旧注皆系此三诗于天宝七载,乃据《旧唐书?韦济传》中“天宝七载,又为河南尹,迁尚书丞”之记载。

据新发现的韦济墓志,其自河南尹迁尚书左丞事在天宝九载(750)。详见陈铁民《由新发现的韦济墓志看

杜甫天宝中的行止》,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4期。

1张垍谗逐李白事见魏颢《李翰林集序》,今人多信之。但此事发生在杜甫入长安前,杜甫未必了解。

2见《杜甫身后的求全之毁和不虞之誉》,载《文史探微》。

3前者如冯至《杜甫传》中“长安十年”一节,后者如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杜甫的功名欲望》一节。

政,阴谋独秉钧”,谓李林甫也。夫林甫之阴谋,不待言。若国好之好,不殊林甫,公岂

不知?且二人素不协,秉政以来,私相倾轧者久矣。今于林甫死后,将有求于国忠,则以

见忌于林甫为言,公之求进,毋乃过疾乎?虽然,《白丝行》日:“已悲素质随时染”,

又日:“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审其寄意所在,殆有悔心之萌乎!故知

公于出处大节,非果无定见,与时辈之苟且偷合、执迷不悟者,不可同日语也。钱谦益日:

“少陵之投诗京兆,邻于饿死,昌黎之上书宰相,迫于饥寒。当时不得已而姑为权宜之计,

后世宜谅其苦心,不可以宋儒出处,深责唐人也。”此言虽出之蒙臾,然不失为平情之论。

的确,杜甫是投赠非人且有谰词,但这是被迫写出的言不由衷之词,我们应

该多给诗人一些同情而少一些责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