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杜甫评传读后感1000字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对君主寄予厚望,正是希望通过“明君”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当那些君主

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顾时,诗人就毫不迟疑地把批判的笔锋刺向封建统治的最

高层。可以说,在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间,杜甫最深刻地用艺术形式体现了儒

家“仁”的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所谓“仁”,关键在“爱人”,在有“侧

隐之心”,这正是杜甫热爱亲友热爱人民乃至热爱天地间一切生命的思想基

础。杜诗有云:“白鱼困密网,黄鸟喧佳音。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过津口》)他已经把“仁”心推而广之,近于宋儒所谓“民胞物与”的

精神了。2社诗之所以感人肺腑,就在于它所蕴涵的感情特别深厚,这不能不

归功于儒家精神的熏陶。

(二)以夷夏之辨为基础的爱国思想

儒家重视尊王,孔子在《春秋》中处处维护周天子的尊严,《公羊传》

认为这是“大一统也”。儒家又重视夷夏之别,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

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又赞扬在维护“诸夏”、抵拒“夷狄”

的斗争中作出贡献的管仲说:“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孟子也说:“吾

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思想中有

维护君臣名分以及民族歧视等落后因素,但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国家统一,反

对外族入侵,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杜甫亲身经历的安史之乱,

既是一场反对中央政府的地方叛乱,又是一场威胁汉族政权的民族斗争,所

以诗人采取了坚决拥护唐王朝,反对安史叛军的态度。当安史叛军占领洛阳、

长安后,许多身居要职的大官纷纷投降,接受伪职,即使是杜甫的诗友王维、

储光羲等也都为了保全自己而接受了伪职,但是仅仅做着有卫率府兵曹参军

(从八品下)的微官的杜甫却与叛军不共戴天。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

在羌村听说肃宗即位于灵武,即只身赴延州,欲投奔灵武。中途为叛军所执,

送至长安后,又于次年四月冒着“死去凭准报”(《喜达行在所》之三)的

危险逃至肃宗朝廷所在的凤翔。社甫对安史叛军始终用“胡”字称之,如“群

胡归来血洗箭”(《悲陈陶》),“胡行速如鬼”(《塞芦子》);或蔑称

为“胡羯”:“胡羯仍构患”(《彭衙行》),“胡羯漫猖狂”(《寄彭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