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相遇,阖闾亲出阵前,问其弟道:我以手足相托,弟何故反叛?
夫概无言以对,乃强辞夺理道:休来说我!汝弑兄长王僚自立,非反叛耶?
阖闾闻言大怒,便教伯嚭出战。
夫概笑道:你这个毛虫,竟敢与我放对!
挺戟迎上,当心便刺。伯嚭以戈相迎,有退有进,竟然大战数合,不落败相。
夫概失惊道:这个东西,竟藏而不露!
话音未落,吴王阖闾下令击鼓,麾军直进,围裹上来。夫概虽勇,手下只有一千兵马,如何对敌?于是众寡不敌,大败而走。逃至汉江南岸,世子扶臧已经具舟以待,于是父子两个得渡汉水,一路往北,逃奔宋国。
其后未久,夫概复又奔楚。楚王不计前嫌,封其父子于棠溪,自此号为棠溪氏。
阖闾平定夫概叛乱,由此抚定居民,回至吴都姑苏。
太子波迎接入城,打点拒越之策。未过十数日,孙武及伍子胥率全军以归。
吴王亲接出城,贺道:归师得全,二公真乃将军也。
孙武请罪:败军之将,何劳主公如此谬赞?
吴王道:贤卿之论不然。羁师楚都不归,失计在我。夫以三万之众,长驱入楚,败其二十万大军,焚其宗庙,堕其社稷,鞭死者之尸,处生者之室,自古未之有也。秦兵虽败我军,于我未有大损。二位将军大功,由此可彪炳青史矣。
孙武及伍子胥二人闻听此言,心中感动,一齐逊谢。大军还都,犒赏已毕。
伍子胥奏道:楚王西迁新郢,必衔深恨,与我为仇。今趁机惶惧,不如将公孙胜遣回,封于楚土。若有一日得为楚君,则必感大王收留扶养之恩,唯吴国之命是从。
吴王:前番因不听贤卿之谏,致使楚国亡而复生,死灰复燃,几乎前功尽弃。此乃公忠体国之论,寡人岂敢不从?准卿所奏,可立即施行。
伍员拜谢,遂立即修书,遣使至楚,寄于好友申包胥。其书略云:
当年兄与弟相约,弟能覆楚以报父仇,兄必复楚以报君恩,今斯言皆都验矣。非弟不念故国,惟平王逐无罪之子,杀无罪之臣,某实不胜其愤,以至于此。昔齐桓公存邢立卫,秦穆公三置晋君,不贪其土,传诵至今。弟窃闻兹义,故劝吴王引军离郢,以全楚祚。昔太子建,因奸贼费无极献谄枉死,楚人无不悯之。其子芈胜,糊口于吴,寄人篱下,近二十年矣,未有寸土之封。楚若能允公孙胜归国,使奉故太子之祀,弟必劝吴王与楚化敌为好,以成吾子存楚之志。书不尽言,立等回复!
申包胥览书,立即转呈令尹子西,请其定夺。
子西道:封故太子之子,亦楚人之意,有何不可!
申包胥大喜,当即回书伍子胥,并遣使迎公孙芈胜归楚。子西复奏楚王,封以大邑。
由此吴、楚大战终告结束,江南之地复归安定。
伍员大仇得报,遂向吴王请假两月,装载金银财帛满车,往当年逃亡来路而行,寻找故人,欲报旧恩。
先至历阳山中,欲求东皋公报之,见止存其庐舍,家人俱不知所往。又寻至龙洞山问皇甫讷,亦无踪迹。
伍员叹道:真当世高士,我不如也!
就其地再拜,立碑为志而去。
复过溧阳濑水之上,见自己留题之石宛在,浣纱之女却已杳如黄鹤。乃据当年所许之愿,命令侍从,投千金于濑水之中,说道:女子如泉下有知,可知吾不相负之意也!
此后其水便名投金濑。后世称未出嫁少女为“千金小姐”,其典故缘来于此。
伍员寻友不遇,报恩无门,只得还归姑苏,提前销假,相助吴王理政。
便在此时,边邑守臣发书来报:越王允常得到夫概之书,本已发兵。及至边境,因闻孙武、伍员等引大兵回国,料难取胜,便即班师而回。
阖闾览奏,传示众卿:只因大战方过,只得隐忍,暂息兵戈,早晚之间,必灭越国!
伍子胥:大王息怒。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阖闾:此言甚是。便如贤卿一般,一旦大仇得报,发棺鞭尸,岂非快意人生哉!
遂大聚众卿,叙论破楚之功。众臣纵论横评,皆以孙武为首功,伍子胥其次,公子夫概虽然功高盖世,但因谋反,前功尽弃。吴王甚称所评公道,便欲分茅裂土,以封功臣。
孙武进奏:臣虽有战功,但在郢都时杀人父母,***女,发人棺冢,鞭人尸骸;诸般恶举,上干天和。若再居功,恐遭天谴。
阖闾:若依卿意,却待如何?
孙武:吴国大敌,只有楚国。今楚虽复国,但元气大伤,十年之内不能与我为敌矣。大事已了,为臣罪孽深重,不愿居官,只请还山隐居,以终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