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 第78章 边关陷入多事之秋(第1页)

第78章 边关陷入多事之秋(第1页)

玄宗对边防事务历来关注,即便到了天宝年间,他在安心享乐之际,仍然记挂着边疆,只是在指导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

开元时代,他对待周边邻国一向以和为主,除非有人进犯,一般不鼓励边将主动挑起事端。因此,与吐蕃、后突厥这些强悍民族保持了较好关系。边关的稳定,也反过来促进了大唐社会的繁荣发展。

天宝以后,玄宗对边关的上心,更多体现在征伐立威上。他破天荒的在边境线上设置了十大节度使,赋予他们相机行事的大权。

边将为了迎合于他,悍然向外拓展,甚至不惜单方面撕毁已经签定的和约。

他们为求战功不择手段,编造战果隐瞒败绩,视边民如草芥,视士卒为工具,搞的边境狼烟四起。对手越打越强,仇恨越结越深,强盛国力在无休止的征战中消耗一空。

朔方方向(今内蒙、宁夏一带),因回纥刚刚击破后突厥,与大唐还处在蜜月期,显得较为平静。

天宝八年(749年)三月,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在距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附近)西北五百里之地修筑横塞军,任命郭子仪出任横塞军使,这是名将郭子仪第一次见诸史书。

后来张齐丘因供粮不公,险些激起兵变。愤怒的士卒殴打了军府判官,把他包围起来。多亏郭子仪用身体护住他,才得以幸免。后来,朝廷把他调任济阴太守,让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取代了他。

河西方向(青海、甘肃)战乱不断。哥舒翰接替王忠嗣担任节度使,先后在青海湖附近修筑神威军,在青海湖龙驹岛上修筑应龙城,并击退了前来袭扰的吐蕃。两座要点竣工,使得吐蕃不敢接近青海湖。

天宝八年(749年),玄宗诏令哥舒翰统一指挥陇右、河西,以及突厥阿布思部,并加强朔方、河东部分兵力,共计六万三千唐军攻打吐蕃石堡城。

关于石堡城,前文有过介绍。它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是从吐蕃进入大唐的重要通道。大唐曾经夺占此地,后因玄宗所有非人,让吐蕃重新夺回。

玄宗自此有了石堡城情节,王忠嗣就是出于正面攻打伤亡太大、得不偿失,没有听从玄宗旨令,遭到奸人陷害,全凭哥舒翰力保才得以免死。

哥舒翰对这一过程了然于胸,不敢再抗旨,如期发起进攻。

该城三面临近悬崖无路可走,只有一条山路可以登城,城内驻有数百吐蕃守军,粮食储备充足,防守器材应有尽有。

唐军持续猛攻多日,始终无法攻克。哥舒翰召来主攻将领高秀岩、张守瑜,准备将他们斩首示众,两人恳请再给三天时间。

三天过后,唐军在付出数万将士生命的代价下,终于攻陷天险石堡城,俘获吐蕃将领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果然一如当初王忠嗣所料。

不久,哥舒翰派兵在赤岭以西开垦屯田,留下两千士卒驻守应龙城。时值寒冬,青海湖面冻结成冰。吐蕃大军踏着坚冰渡过河面,寡不敌众的唐军全部战死。

总体来看,有了哥舒翰这样的名将镇守,河西虽然战火不断,倒也处在可控之中。

安西方向(新疆)遭逢惨败。高仙芝因击破小勃律,取代夫蒙灵詧担任节度使,麾下猛将如云,对西域各国呈打压态势。

天宝八年(749年)十月,吐火罗(古国名,今阿富汗境内)叶护怛伽罗遣使向玄宗报告:“朅师国(今巴基斯坦北部)依附吐蕃,出兵阻断了镇守小勃律的唐军粮道。恳请出动安西军队,与臣共同击破凶顽。”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怛伽罗所说属实,也应由安西军府汇报,怎么也轮不到吐火罗。

远在万里之外的朅师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值得劳师远征!面对这些重大问题,玄宗并没有召集群臣商议,痛快答应了他,直接下令高仙芝出兵。

天宝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与他的精兵劲旅不费吹灭之力灭掉朅师,俘获了国王勃特没,改立勃特没之兄素迦为王。

按理说完成了朝廷赋予的任务,班师回国也就是了,高仙芝却非要超水平发挥。

他知道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绿宝石,便诈称与石国签定和约,趁其不备发兵袭击,俘获了石国国王和许多民众,大肆烧杀掳掠一番扬长而去。

高仙芝此战收获颇丰,抢夺了大量绿宝石、黄金以及各类牲畜,全部拉进了自己家里。至于他手下将士抢了多少,那就没办法计算了。可想而知,唐军这一行为对石国民众造成了多大损伤。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报捷,进献由他擒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国王、朅师国王等人,获封开府仪同三司。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用现代语境表述,就是允许自行设置幕府,仪式等同三司,相当于享受宰相待遇。

玄宗原本想用他接替安思顺,出任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暗中挑动属地胡人,采用割耳划面的方式挽留,玄宗只得作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