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就此停止,简短,陌生,谁都没有显露出太多的热情。
咏溪放下手机,找梳子打理头发,理顺后,她呆坐一会儿,又拿起了手机,到底没有安耐住好奇心——虽然这点好奇心目前对她来说很危险。
她点开了林明楷的朋友圈,最新一条的动态发布于三月初,仅一张合照,照片里他制服规整的和一位长者站在737机翼下,迎着初升的晨光,笑容意气风发,不难看出是在纪念他转左座的第一次航班执飞。而他朋友圈的主页背景仍是一张照片,里面有一截古朴陈旧的木质旋转滑梯,很像是房间里的一方儿童乐园,染着泛黄的底色,温馨的感觉铺面。
因此,当她再看向他那一片漆黑深沉的头像时,她总觉得奇怪,鬼使神差的,她点击放大了图片,然后调整手机光源至最亮,发现了隐藏的玄机,这其实是一张数倍缩小的航线图。
可面上表现得洒脱到满不在乎的人走怀旧温情的路线,在她看来,似乎不太有说服力。
一个星期后,林明楷本该二休的一大清早赶往基地,他提交了应聘意向后,资历筛查通过,进入二轮面试。
面试环节分为英文自我介绍,操作手册口头翻译,以及二十分钟左右的试讲,试讲内容自行拟定。
他21岁进入航司,如今已有8年半的飞行经历,稍微用心准备,都会有不俗的表现,更何况为了转升机长,他刚刚经历了“7+1”的航线检查,正处于理论储备的峰值。
会议室里坐着737机队的书记、正副队、数名资深教元。
谈话阶段,一名机长故意刁难他,问他敢来教学,是觉得自己理论知识掌握得够硬核吗?
林明楷早不是刚出入职场愣头愣脑的傻小子了,对于别人说话的语气以及背后的潜台词十分敏锐,听得出这是一个语言陷阱。
他的回答不能过度自贬,这样能力体现不出来,更不能过度自我美化,牛皮吹得太大,容易被当场扎破,最后打脸。
但他的能力怎么样?飞行出没出过差错?检查有没有不通过?在场的诸位心知肚明。
林明楷说了一个自己的思考,以小见大,“主力机型手册的特点,注重实用性,一步步教着怎么做,但为了方便,同时它简化了为什么这样做,操作手册字里行间的内容我能说全部读得懂,但论起背后的运转逻辑实在勉强。”
态度诚恳,谦虚稳重,大队长抬眼看着他,心里对他满意得要命,他理解为什么申述这么看重这个徒弟——师父会教,也要徒弟会学的。况且,这家伙戴着一顶“作风不良”的帽子初入航司,在被着重监管以及打压之下,依旧成长得如此迅速,他必须得对他“另眼相看”。
书记“红椅子”坐久了,习气染上了官本位的腥臊,提问自带明显的政治立场,“理论教学枯燥没趣,兼职一个行政岗,你的飞行势必受到影响,到底是你自己愿意吃苦多做事?还是又是你师父提议,你听话照办呢?”
民航大部分岗位实行师徒制,“传帮带”是圈子里的特色,但工作中的师徒情谊,抛开传道受业解惑,还带有一定程度上灰色的利益捆绑。
公司里一直有谣言,称林明楷是申述的一杆枪,申述指哪儿他打哪儿,也有说林明楷溜须拍马得好,毕竟想在航司顺利发展,技术或者人脉,总要占一样。
林明楷对此置若罔闻,半开玩笑的语气化解立场,“师父提意见是完成引导责任的KPI,但岗位竞争,机会是公平公正的,要感谢公司能为员工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我才可以能者多劳。”
称不上毫无破绽,但既然他抬出公司表诚意,书记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质疑的话却说不出口了。
真金白银需要试炼,但该说不说,最后炼出一捧金子,还是圆滑过头成了一碗油。
拭目以待了。
林明楷走出会议室,内心丝毫不忐忑,他得失心不重,“能者多劳”虽然是他真实的想法,但能上就上,不能拉倒。
面试用的两张A4纸被他卷成了筒状,握在手里,一下一下敲着一侧的大腿,悠悠闲闲地下了楼。
远远地看见几位签派从隔壁楼出来,不想打招呼,他转个方向,从侧门溜走。
楼后方隔着一片草坪,紧邻机场的控制区,滑行道一架B787正巧驶过,他驻足观望了一会儿,这是陈敞的梦想机型。
飞行队伍中有一小撮飞行员考得上一流大学,却为了实现梦想坚持学飞,陈敞就是一个典型的纯粹理想主义者,他八岁开始收集模型、看航展、买杂志,对各类航司轶事如数家珍,对飞机满是痴迷。与之相比,林明楷当年也是高分进校,600+的成绩排前五,但就飞行他没有所谓的喜欢和讨厌。
这群人心气高傲,自发融成了一个小圈子。记得刚入校不久,陈敞误认为他是同类,拉他参加酒局聚餐,他坚持不喝酒,独自清醒地听着醉意上涌的学员们侃侃而谈那些情怀,精神亢奋得如同大猩猩,很中二,他的内心无动于衷。
陈敞留意到他的沉默,顶着两坨高原红,问他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