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孙坚的儿子,孙策的弟弟。孙坚与袁术是盟友,他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依靠袁术。孙策也是个彪悍勇敢的人,袁术很欣赏他,就把孙坚手下的军队都还了他。孙策替袁术打过好几次胜战,但袁术赏罚不明,派他去打仗时,许诺他战胜之后如何酬劳他,后来都不能实践。孙策心中失望,觉得在袁术手下一辈子没有出路,就自告奋勇,愿去平定江东。孙策去江东后,打败了扬州刺史刘繇,刘繇逃到江西,不久就病死了。于是从江苏到江西一带,全成为孙策的势力范围。不久后袁术称帝,孙策公然写信和他绝交了。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也要出兵偷袭许昌,不想还没出兵,就被人暗杀了。
孙策临死时,把印绶佩在孙权身上,对他说:&ldo;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rdo;孙权继任之后,一面整理现在江、浙、皖、赣之地,一面频年出兵,攻击江夏(江夏郡在今湖北黄冈县)太守黄祖。在公元208年,孙权把黄祖杀掉。于是孙权的势力,达到现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再向西,就可到现在的汉口,窥伺江陵和襄阳了。而曹操也在这一年进攻刘表。
诸葛亮来到柴桑见到了孙权。这时候的孙权,心里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投降曹操。孙权聚群下会议,大多数主张迎降。其理由是:第一,曹操托名汉相,和他拒敌,似乎是反抗中央;第二,曹操已得荆州的水军,又有步兵,水陆并进,并非专靠马队,所以长江之险,并不足恃;第三,则为众寡不敌。只有鲁肃不开口。孙权出去更衣,鲁肃却跟了出去。孙权知道他有话说,握着他的手道:&ldo;你要说什么呢?&rdo;鲁肃道:&ldo;刚才众人的议论,是要误你的,你不要听他们的。像我是可以投降曹操的,你却使不得。为什么呢?我在你手下,不过做个官儿,投降了曹操,官还是有得做的,你却怎样呢?&rdo;这几句话,正合孙权之意,孙权便表示采纳。这时候,周瑜因事到鄱阳去,鲁肃便劝孙权把他召回,共商降战之计。
周瑜到了,就决定迎战。他的理由是:第一,北方并未大定,加以关西还有韩遂、马超,曹操的兵决不能作持久之计;第二,北方的人不善水战,荆州的人又非心服;第三,大寒之际,缺乏马草,天时亦不相宜。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理由也大致相同,于是孙权就决意联合刘备,抵抗曹操了。孙权派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去和刘备协力。
当时两方的兵力对比悬殊:曹操带来的北方军队大约是十五六万,荆州投降的军队也有七八万,合计共二十余万。刘备一方面,合水陆兵共有万人,刘琦手下的江夏兵,也有一万。周瑜、程普的兵,与鲁肃手下合计,合共有三万。孙刘之兵,约在五万左右。两方的兵力,约一与五之比。但刘备、孙权方面却占据地利的优势。
当时因为北方的士卒不习惯坐船,曹操就把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ldo;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rdo;于是,周、黄选取战船十艘,装上干柴,又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说打算投降。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观看,指着船说是黄盖来投降了。
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冲向曹军,把曹军连在一起的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
曹操回到江陵后,害怕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就留曹仁防守江陵,自带大兵北归。周瑜又跟着攻击,曹仁守不住,只得把江陵也放弃了,退守襄阳。
经过这一战,南北分立的形势已成。但要说三足鼎立,刘备还不够资格,因为他的地盘太小了。
荆州从襄阳以北的一部分,还在曹操手里。沿江一带的要地,又大半给孙权占去了。刘备在此时,只有觊觎着益州,然而益州是个天险之地,虽说益州牧刘璋不是雄才大略之人,但打进去也不容易。
但此时益州内部祸起萧墙,刘璋自己把刘备请进去了。刘焉就是当初建议汉灵帝将刺史改为州牧的那一位,之后他就任益州牧,但任内一直没能处理好与当地豪强的关系。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继位时,已经是上下离心,统治已经很难持续了。
公元211年,曹操要去攻张鲁(东汉末割据军阀、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雄踞汉中三十年)。消息传到益州,刘璋手下的张松就对刘璋说:&ldo;汉中是巴蜀的门户。假如曹操占据了汉中,巴蜀就都危险了。而且蜀中诸将,像庞羲、李异等,都是靠不住的。刘备是你的同宗,善于用兵,又和曹操是冤家,不如招他来防守益州,曹操就不足虑了。&rdo;刘璋颇以为然,就派了法正,去迎接刘备。张鲁素来骄纵,不听刘璋号令,刘璋曾杀张鲁母弟,双方乃为仇敌。把汉中送给刘备,刘璋自己是不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