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是不是那个什么内阁,你试试吧,先在你东宫试一试。”老朱说完还感觉不够,“标儿啊,只要你能好好地,你就算是想让爹让位,爹都答应你!”
听到老朱连让位这种话都说出来了,朱标知道自己要搞内阁这个事应该是稳了。
“父皇,撤了丞相之后,虽然设置了诸阁大学士,但这些大学士本身自己的工作就很多了,根本没法干活,还有文华殿的几位老先生,说是顾问,其实都是我的老师,那么大岁数了我哪敢用啊。”
“雄英给我出了一個主意,找几个年轻力强但是也有一定经验的大学士或者进士,直接全职在文楼替咱处理政务,品阶设得低一点,一般的奏章都由他们审阅,然后递交给咱们,咱们审批!”
这事其实也很简单,其实就是找几个人,把朱元璋和朱标原来的填空题改成了选择题。
朱元璋听到朱标连具体的安排都想好了,也知道这事估计朱标也不是琢磨一天两天了。
“就怕他们慢慢就又成了丞相了!”老朱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
“有咱们在,肯定不会的,而且入阁的学士由您直接指任,且不可再兼任六部尚书,可使权大官小,互相制约。”
“嗯,那就先在文楼找一间房间,试试吧,你心中可有人选?”老朱现在对于大明超强的掌控使得他也不怕多试试一些政策。
“儿臣这里倒是有两个人选,一位是今年的新科进士,监察都御史詹徽,另一位是监察御史凌汉,这两位一个机敏善断,久有才名,一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不知道父皇意下如何?”朱标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两位候选人。
“詹徽咱知道,是个有才的,凌汉咱好像也听过,你要是觉得行就行!”
“咱再给你添两个人,山西行省布政使右参政王景,还有你的右参事董伦,这俩都是有才又能干的。”
“全凭父皇安排!”能有人帮自己干活就行,朱标目前也没有那么挑,反正这个内阁任免也都是爷俩一句话的事。
“对了,再给你加一个,常茂!”
“啊?茂弟他是武官不是文臣啊,而且他性子跳脱……”朱标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老朱要把常茂塞进内阁。
“他‘茂太爷’的名号以为咱不知道呢?不过这小子像他爹,打仗是把好手,弄你身边管管他,以后你和雄英用着才能顺手!”
“是。”
……
在朱标的谋划和朱元璋的首肯下,大明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慢慢转变了原有的方向,此刻被裹挟着要进入这一场变革的主人公却都还毫无察觉。
詹徽此时还在府中喝茶,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其父詹同是元朝的举人,后来还给陈友谅当过官,后来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建立明朝,洪武元年,詹同升翰林学士承旨,兼吏部尚书,所以詹徽从小生长环境那是很优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