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时杨嗣昌已经病入膏肓了,崇祯十三年底至十四年年初,杨嗣昌已身患绝症,正月初六日病情趋于严重。正月初八日向皇上报告军情时,隐给流露了行将就木的忧虑:&rdo;臣忧劳病瘁,奄奄垂毙,襄库馨尽,心亦忧煎,不知死所。&ldo;他的病是心力交瘁所致,明知无法力挽狂澜,却要硬着头皮去力挽狂澜,还要表现出胜券在握的样子,精神压力之大,非常人所能感受。自从奉命督师以来,这位盐梅上将除了玛瑙山大捷,再没有打过一次胜仗,部将不听调遣,被张献忠牵着鼻子走,狼狈不堪。而皇帝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班师回朝。心力交瘁的杨嗣昌终于一病不起。
正当他在四川团团转时,张献忠突然指挥军队出用,飞奔杨嗣昌的督师衙门所在地--襄阳。襄阳方面还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张献忠的军队已经到达当阳。张献忠派罗汝才截断郧阳与襄阳的增援路线,自己率领精骑,一日一夜飞奔三百里,直插襄阳。二月初,兵临襄阳城下,派遣十二名士兵冒充杨嗣昌督师衙门的差官拿着调兵文书入城。二月初四日半夜,城中内应放下吊桥,迎接大部队,襄阳不战而下。
天明后,年逾七旬须发尽白的襄王朱翊铭被押到西门城楼,吓得浑身发抖,跪倒在张献忠脚下,连喊:&rdo;求千岁爷爷饶命!&ldo;
张献忠讥讽道:&rdo;你是千岁,倒叫我千岁。我不要你别的。只借你头用。&ldo;
朱翊铭一听,慌忙讨好:&rdo;宫中金银宝玩任千岁爷爷搬用。&ldo;
张献忠回答;&rdo;你有何法禁我不搬哩?只一件事,你不给我头,那杨嗣昌不得死。&ldo;说罢,下令处死襄王朱翊铭,同时处死的还有贵阳王朱常法、兰阳王母徐氏等四十三人。
杨嗣昌以为襄阳防守严密,不足为忧。张献忠从陆路出川,他从水路沿江而下,二月二十八日赶到夷陵(宜昌),方才得知洛阳、襄阳陷落,福王、襄王被杀的凶闻接踵而至,不禁大恸:无脸再见皇上!原本身患重病的他,遭此惊吓,顿时绝望,饮食不进。赶剑荆州沙徐家园,便卧床不起,一切大事都交给监军万元古代理。万元吉问他:师相病情如何?为何不报知皇上?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杨嗣昌病死于沙市徐家园,终年五十四岁。崇祯皇帝得到杨嗣昌的死讯,专门下达圣旨,力排众议,给他极高的评价:&rdo;督师阁臣杨嗣昌,功虽未成,尽瘁堪悯。&ldo;并且感叹:&rdo;杨嗣昌死后,廷臣无能剿贼者。&ldo;舆论却一致谴责杨嗣昌,主张追究责任。皇帝不但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追赠他&rdo;太子太保&ldo;头衔。皇帝对杨嗣昌的眷顾,始终如一,在崇祯朝五十名内阁辅臣中,堪称独一无二。确实,杨鹤、杨嗣昌父子为明朝力挽狂澜,而献出了生命,皇帝还能谴责什么呢?
袁崇焕与毛文龙
毛文龙的功过是非
毛文龙何许人也?一般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
确实,毛文龙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犹如跑龙套般地一闪而过,没有给人留下甚么印象,彷佛辽东上空滑过的一颗流星,迅即消逝。不过他本人倒并非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而是明朝止式任命的驻守鸭绿江口战略要地的东江总兵,在明朝和后金(清)、朝鲜的边界地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崇祯二年他死在督师人人袁崇焕的尚方宝剑之下,由于袁崇焕的赫赫威名与耀眼光环的笼罩,毛文龙黯然失色,甚至模糊了原来的本真面目。到了历史学家笔下,毛文龙的功过是非到底应该怎样评说,似乎成了一个问题。
最早研究毛文龙的李光涛先生,早在20世界40年代就撰写长篇论文《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九本),筚路蓝缕,从漫无头绪的史料中探幽索微,清理了毛文龙史迹,为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历史的抑或是现实的?)把毛文龙作为东江总兵的作用全盘否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对袁崇焕杀毛文龙人加赞扬:&ldo;袁崇焕斩所当斩,毛文龙死且有余辜。&rdo;这种过于偏激的态度实在难以令人心悦诚服,历史学家需要客观的心态和冷静的眼光,感情用事或许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时代局限,人们能够理解。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20世界80年代以来,研究袁崇焕成就卓著的阎崇年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出于对袁崇焕的崇敬与偏爱,从评价袁崇焕为民族英雄的立场上,为其杀毛文龙百般辩解,极力证明袁崇焕杀毛文龙&ldo;一无错处&rdo;(参看阎崇年《论袁崇焕》及《袁崇焕&ldo;斩帅&rdo;辨》,均收于阎著《燕步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用心颇为良苦,结论却过于绝对,与四十多年前李光涛先生遥相呼应,一个说毛文龙一无是处,一个说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无错处。人们不禁要问:历史上真有&ldo;一无是处&rdo;或&ldo;一无错处&rdo;的人和事吗?具体而言,毛文龙真的一无是处,袁崇焕杀毛文龙真的一无错处吗?
不妨看看历史的本来面目吧。
毛文龙,浙江杭州人,年轻时穷困潦倒,学麻衣相术,摆测字摊,替人看相谋生。以后浪迹江湖,来到山海关外边塞,度过二十多年行伍生涯;天启元年被友人引荐给辽东巡抚千化贞,成为标下游击。后金(清)攻陷辽阳,他从海道遁回,乘虚占据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升任副总兵。镇江堡被后金(清)攻陷后,他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号称孔道。在后金窥视辽东的形势下这个地区对于明朝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毛文龙登岛后,披荆斩棘,筹备器用,召集流民,通行商贾,南货绸布,北货参貂,挂号抽税,不过几年皮岛就称为东江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