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俄伊犁交涉
新疆伊犁叛乱发生之后,清廷曾乞援于俄,为俄所拒。及阿古柏势张,俄使诘询总署,能否克期肃清,声言不能坐视。侵占领土及扩大陆路通商是俄国对中国的一贯政策,清廷虽于贸易、边界方面,给以若干利益,它并不以为满足;一八七一年七月,实行占领伊犁。伊犁为经济、军事要地,据有伊犁即可控制新疆。总署商请交回,俄人推拖不允。左宗棠西征之时,交涉再起,俄人答以俟北路底定,即可归还。迨阿古柏失败,俄人不仅食言,且多方挟制,屡次嗾使逃入俄境的白彦虎与中亚回入寇,以转移中国对伊犁的注意。
在中俄交涉期间,一八七八年春,俄使忽而返国。清廷不得已,派崇厚前往俄京,与俄外务大臣格尔斯(ndegiers)会议。崇厚参与过英法联军之役的交涉,担任过三口通商大臣,出使过法国,又做过总署大臣,具有十余年的外交经验,但庸懦无能,于俄情及新疆形势皆无所知。一八七九年三月,俄方提出商务、赔款、分界三事,将中俄一隅问题,扩大为全面交涉。总署认为不能接受,特别是分界一事。但崇厚竟于十月二日在里海附近的里发的亚(livadia)擅自与俄人订约。按照这个条约,第一,伊犁西境及南境要地尽为俄有,伊犁成为弹丸孤注;第二,俄人得于蒙古、新疆无税贸易,自嘉峪关至西安、汉口,张家口至通州、天津往来贩运,另设置领事七处;第三,俄船可航行松花江;第四,偿款五百万卢布(约二百八十万两);第五,改定塔尔巴哈台界址;第六,承认已入俄籍的伊犁人。中国所得的仅为伊犁空城,朝议大哗。诏命左宗棠、李鸿章筹议。李谓我若先允后翻,兵衅一开,将来俄所要求,势必更苛,日本或将候机而动,主待换约之时,再酌议更改。左的意见不同,谓俄人不践交还伊犁前言,庇匿叛逆(白彦虎),已无信义可言,&ot;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闻加遗,乃遽议捐弃要地,魇其所欲,……目前之患既然,异日之忧曷极!&ot;应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左、李对西北问题的看法一向相反,中央则每同意左的主张。一八八〇年一月,将崇厚革职拿问,否认里发的亚条约。俄代办提出质问,各国公使亦认为不应惩处崇厚,继起抗议。清廷不为所动,进而定崇厚以死罪,同时左宗棠出驻哈密,作武力规复伊犁之计。号称&ot;清流党&ot;的张之洞辈尤为激昂,隐为主持者为军机大臣李鸿藻。总署大臣沈佳芬曾保崇厚使俄,为脱身计,从而附和。俄人自不示弱,亦增兵中亚,并遣兵船东驶,集结日本,盛传俄、日相结,侵扰沿海、东北,直趋京畿。
清廷并无求战之意,在惩处崇厚的同时,改命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赴俄,商请改约。曾纪泽通晓时事,不主用兵。关系最大的为欧洲国家的态度。英使威妥玛恐中、俄一朝启衅,英国在华与在印度的利益将蒙受影响,曾有心加强中国的防御力量。英政府不欲直接加入,收愿从中调解,不得已时,英人可以私人资格参加中国军事。德国以为中、俄失和,虽可削弱俄国对欧洲的压力,然亦可能予英国以在华渔利的机会。法国为对德问题,不欲俄为亚洲之事所牵,因之德、法两使与威妥玛均向李鸿章劝告和平了结。李自无异议,两江总督刘坤一亦一力支持,亲向总署陈说,崇厚的罪名遂获撤销。另一关键人物为前常胜军统带戈登。戈登时在印度,应赫德之邀东来。赫德的动机所在,众说不一,不过事前确得总署及李鸿章同意,戈登自称此行目的为劝和而非助战,伦敦方面亦谓可假手戈登使北京主战派就范。戈登先晤李鸿章,继向总署及醇亲王劝和,谓如果开战,俄军可能于两个月内占领北京,势须迁都内地,采游击战术,作长期抵抗,结果清的政权必不能保,外人久有李鸿章可取代清廷的说法。此时复盛传俄人有拥李牵制的阴谋,慈禧以下,不无戒心。戈登离华不久,即召左宗棠入京,表面上仍说备战,实际已决定言和,或与对李的谣言有关。时为一八八〇年八月。
俄在远东的兵力有限,征调运输困难。左宗棠的军威方盛,战争一起,胜负之数,固不易言,英国态度尤堪顾虑。俄、土战后,俄国外交陷于孤立,国库匮乏,如战事延长,支援实感不易,中国既愿转圜,大可乘机多索赔款,乐得顺水推舟。八月初,曾纪泽开始与格尔思谈判。曾所重视的为界务,对兵费、商务表示迁就,这正是俄方意之所在,不过初时仍多方刁难。德使巴兰德(vonbrandt)明告李鸿章,如他事能令俄满意,界务即易商改。时中、日琉球一案未了,中、法越南之争已起。美国又有排斥华工之事,清廷苦于招架。曾纪泽乃舍伊犁西境不提,专争南境,因为南境为通往天山南路的孔道。十二月,大致议定。一八八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条约画押,与原约不同之点,一为收回伊犁以南特克斯(tekes)河一带之地;二为西路俄商贩运,至嘉峪关为止;三为取消俄船航行松花江;四为愿入俄籍的伊犁人迁入俄境;五为赔款增为九百万卢布(约五百万两强)。凭借外交收回了部分领土,总算难能可贵,曾纪泽的声望亦为之提高。
中国经营天山南北路,历时已二千年,清平准部、回部亦-百三十余年,但依然为特殊区域,仅于北路设治。十九世纪前期,西北史地引起学者注意,魏源主增设郡县,龚自珍建议别立行省。左宗棠同此意见,一八七七年进军南路之时,曾奏请实施。一八八二年,伊犁实行交收,清廷从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之议,改新疆为行省,归陕甘总督兼辖。又二年,以刘为巡抚,新疆名副其实地纳入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