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中国史纲读后感300字 > 第56章(第1页)

第56章(第1页)

在中国的英教士以及商人大都赞成中立,主张对太平军干涉的为军人与外交官。额尔金返国之前,曾分函卜鲁斯、巴夏礼、何伯,1说事实上不能不与太平军交往,可设法和他们成立谅解,以便顺利通商长江。太平军以忙于西征,江南一时无事,访问南京、苏州的英、美教士络绎不绝,长江各地走私的外国商人尤多,驻南京英军舰的副领事亦作此勾当。一八六一年二月,巴夏礼随何伯至南京。三月一日,与舰长雅龄(captaapl)同晤太平天国赞王蒙得恩之子赞嗣君蒙时雍及章王林绍璋,谓英国已取得长江通商权,以后英船往来,如遵守太平天国法令,不得阻挠,太平军如攻汉口、九江,而不侵及英人生命财产,停泊该地的英国军舰,亦不与之为难。经天王同意,即下诏宣示,凡未助&ot;妖&ot;(清军)之人,一律宽赦,外国商人一如兄弟,有关事宜由罗孝全总理,2并送还太平军中的英国逃兵。五月,美国海军提督司百龄(odorestriblg)亦获得相同的保证。

三月二十二日,巴夏礼自汉口东返,路过黄州,警告英王陈玉成勿攻汉口、汉阳,显然违背三月一日的承诺。二十八日,何伯令雅龄进而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附近百里之内,否则武力周旋,英国亦不准清军以上海为进攻太平军的基地,此为英国准备干涉的明白表示。巴夏礼、雅龄与蒙时雍谈判五天,声言太平军如破坏口岸商务,彼此关系即无法改善。天王初仅允不伤害外人,但不能阻止太平军之进攻上海。四月二日,巴夏礼、雅龄亲至天王府投文,天王答应本年之内不进入上海附近,诏命中西永遵和约。何伯、巴夏礼的要求,仍为他们自己的主张,尚非伦敦的训令。外相罗素认为英国无权防卫口岸,曾告诫卜鲁斯对于中国内战的行动勿逾越保护英国人安全与商业所必需的范围。但是英国终于介入,卜鲁斯、何伯的坚执与其他在华外交军事人员的报告,最具影响力。

一八六一年五月,何伯指华尔诱招英国逃兵,加以逮捕,送交美国领事。此事与天京已交出太平军中的英国逃兵当有关系,意在表示中立,免与太平军发生新的纠纷。美领事以华尔已入中国籍;将他释放。华尔允不再收留英国逃兵,何伯允协助他在松江招募华人为兵,以欧、美人为军官,给以西方装备。是年十一月,洋枪队扩大到二千余人,何伯亲往检阅,显系仍要它对抗太平军,必要时可配合英军行动,这是他准备与太平军作战的&ot;重大措置&ot;。华尔的新军,以绿布帕头,通称为绿头勇,太平军呼为&ot;假洋鬼子&ot;。

----------

1事在一八六〇年十二月十一日、一八六一年一月十九日及二十日。

2罗孝全于一八六〇年到天京,掌管外务。

李秀成说某洋人曾以威胁的口吻,以平分土地为条件,要求太平军和英国合作,说&ot;尔天王虽众,不及洋兵万人。有我洋兵二三万又有船,一举而平,……我万余之众打入北京后说和。尔不与合,尔朝不久,待我另行举动&ot;。此洋人可能就是巴夏礼。洪秀全不为所动,谓&ot;我争中国,欲想全图,若与洋鬼同事,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ot;。日后李秀成亦云,他非不知洋兵洋炮厉害,鉴于帮助清军的洋兵&ot;打入城池,洋兵把守城门,凡官兵不准自取一物,大小男女,任其带尽,清朝官兵不言,若多言不计尔官职大小,乱打不饶。我天王不用洋兵者在此也&ot;。&ot;有一千人洋兵,要挟制我万人,何人肯服,故不用也。&ot;可见洪秀全、李秀成自有坚定不移的国家民族立场。他们虽用客卿、洋将、洋弁,便须服从他们的命令。1至于轮船、洋炮、洋枪,以及千里镜等,太平军亦甚爱好,李秀成部洋枪尤多,大半为洋人偷售。

二、安庆的争夺

湘军占有武汉、九江后,安庆成了长江上游的主要战场。安庆不仅为天京的屏藩,巢湖流域,亦为天京米粮所资赖。一八五九年十二月以来,曾国藩、胡林翼全力以图,与英王陈玉成展开剧战。一八六〇年,江南大营再陷,清廷屡命曾移师东援。曾国藩另有所见,谓安庆一军绝不可动。第一,&ot;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欲复苏、常,南军须从浙江而入,北军须从金陵而入。欲复金陵,北岸则须先克安庆、和州,南岸须先克池州、芜湖,庶得以上制下之势。若从东路入手,内外主客,形势全失,必至仍蹈&39;向荣、和春&39;覆辙&ot;。第二,湘军已进薄城下,若一撤动,&ot;则军气馁而贼气盛,不但鄂边难以自保,即北路……各军亦将觉孤立无援。是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ot;。第三,水师若得此城,&ot;则即有所依附,以为根本,以绝金陵贼粮之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ot;。曾氏盱衡全局,深虑远谋,战略的属高人一等。但清廷仍要他规复苏、常,以保沪、杭。不得已,乃自统八千人移驻皖南祁门,留曾国荃部一万五千人续围安庆。担任掩护与后援的有多隆阿、李续宜、胡林翼部陆军,及杨载福的水师,约共四万人。

----------

1早在一八五四年,罗大纲部下已有洋人。一八六〇年后,来投的洋人渐多,大都为欧、美浪人、逃兵,亦有同情太平军及富于好奇心者,如英人伶俐(afldley)。一八六一年李秀成、李世贤、谭绍光部下的洋人,共约一百余名,一八六二年谭绍光一人所属即达二百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