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被围后,清军统帅易为徐广缙。及太平军进入湖北,清廷加派两江总督陆建瀛及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分防江、皖及豫南,阻太平军东下或北上。武昌失守,徐被革职拿问,改以向荣代之。一八五三年二月九日,太平军放弃武汉三镇,船只万余,顺江而东,号五十万,清&ot;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ot;,太平军连破九江、安庆、芜湖,三月十九日,攻占南京,驻防旗人二万余,几同一烬。这是太平军北伐的第二阶段。计自出广西以来,九个月间,军行三千余里,横扫长江五省,兵力增至三十余万,被裹胁者,固然颇多,自愿参加者亦属不少。此固与其宗教政治宣传有关,而其经济军事方略收效尤巨。自入湖南以来,&ot;专虏城市,不但不虏乡民,所过之处,以攫夺衣物散给贫者,散布流言,谓将来概免租三年,乡民……方幸贼来&ot;。贫民忌恨富室,太平军之来,害不及己,且甚有利,&ot;贼未至,众已离心,贼既至,则转求快意&ot;,争先相迎。太平军号令严,纪律肃,不许骚扰,初则礼贤下士,继即施以威劫,人人伏首听命。清军掳劫奸淫,或见敌即溃,或观望徘徊。太平军以破竹之势,所向披靡。
攻取南京为太平军的预定计划,未出广西之时,官军每与之战,动曰:&ot;行将取江南矣,岂畏尔官军乎?&ot;杨秀清曾谓:&ot;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分扰南北,即不成事,黄河以南,我可有也。&ot;称至金陵为登小天堂。金陵为明太祖驱逐胡元,光复华夏的基地,有其历史意义,江南为财富之区,太平军多饥寒之士,不论在心理上,物质上对他们均为莫大的鼓励与引诱。据说有人认为应取河南为基地,杨秀清主张建都南京,改称天京。为巩固天京,并阻断南北粮运,复占镇江、扬州,与天京鼎峙而三。其所以未再继续东进,是由于志在华北与长江上游。图三:太平天国之北伐路线及占领地域
太平天国的领袖对于定都南京的意见,似不甚一致。四十篇《建天京于金陵论》,或系奉杨秀清之命而撰,说明金陵的种种优点,大致不外城廓坚厚,仓库充实,形势虎踞龙蟠,风俗温文敦厚,全就守势立言。有人谓应乘摧枯拉朽之势,一鼓而下北京,方为上策。杨秀清本其一贯主张,决定都南京与分扰南北并进。五月初,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继续北伐,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正丞相赖汉英回师西征。北伐军仍采直前冲击战略,&ot;师行间道,疾趋燕都,勿贪攻城掠地,靡时日&ot;。西征军志在收取长江上游,控有黄河以南。
如果说洪、杨在军事上犯有错误,则在未能厚集兵力,以事北伐。林、李所部有谓不过三千人,一说二万人,总之,不够强大。他们取道皖北,进入豫东,拟渡黄河。以清方已作预防,船只尽撤北岸,不得已,转而西向。攻开封未下,续行西进,至郑州之西,渡河,入山西,东趋直隶,大破直隶总督军,乘胜进逼保定。北京戒严,官民逃者三万户。以京畿援兵麋集,北伐军折而东走,循运河北进,十月二十日,猛扑天津,兵力约三万人。清军决运河堤岸,太平军为水所阻,与清军暂成相持之势。这是太平军北伐的第三阶段。计自南京出动,经行四千里,为时五个月,西至天津附近,距北京仅二百四十里。如自广西算起,亦不过十五个月。
一八五四年二月,北伐军粮食已尽,天气酷寒,手足溃烂冻毙者不少,为清军僧格林沁所败,被迫南退。时天京所派援军正在北上途中,四月中旬,进入鲁西北,终未能与南退的北伐军会合。一八五五年五月,北伐军全部消灭。
北伐失败的原因,一由于兵力不足,且为步卒,不利于平原战,难敌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二因南北语言隔阂,北人性较持重,附和者不多,不似在两湖之时,从者动以万计。以后太平军未能再越黄河,清的根基得保。
华北进军末克收功,西征亦不得手。洪、杨之未能动员大军北伐,原因之一可能是以为清的重兵已在长江下游受到牵制,但以轻兵疾进,即可提取燕都。原因之二,可能是天京城外有向荣的江南大营,扬州附近有琦善的江北大营,须留军防卫。原因之三,可能是杨秀清预存一如不成事,仍可据有黄河以南之想。
西征军战船上千,兵力当多过北伐军。一八五三年六月,再占安庆,胡以晃留守,赖汉英西入江西,围攻南昌,江忠源督楚勇固拒,太平军反攻无功。九月,撤围北去,再占九江,西入湖北,复占汉阳、汉口,旋退鄂东。胡以晃的一支自安庆北上,翌年一月,占领安徽的临时省治庐州,巡抚江忠源败死,皖北、皖南二十余州县悉为太平军所有,成为今后太平天国的主要统治地区。
一八五四年二月,太平军捷于鄂东,三占汉口、汉阳,一面围困武昌,一面进向湖南,再占岳州,绕越长沙,攻下湘潭。此时湖南新练的湘军已经出动,太平军遇到了劲敌。今后双方的争夺,全在长江上下。
五、对外接触
自对外关系密切以来,中国的变乱已不仅是中国内部问题,亦为国际所关注。在华的外国教士与商人,认为太平军系一新兴势力,或革命运动,对于他们的宗教尤感兴趣,中国如成为一基督教国家,可大有稗益于通商传教,他们的报导大都为同情的。至于外交官员,认为正可因利乘便,自清廷或太平天国方面取到更多的权利。上海英领事阿礼国(rutherfordalck),一再建议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主联合法、美,援助清廷,保护长江、运河的交通,而以开放全部中国,与北京建立直接关系,鸦片合法为交换条件。这时上海道(苏松太道),已雇葡萄牙划艇及英、美商船,上驶镇江防堵,并请英、法领事派遣兵舰相助。文翰即调集军舰,驶赴上海,相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