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阉宦宠妻古言 > 第22章(第1页)

第22章(第1页)

当时汪直督掌西厂,上达天宠,势倾朝野。朝中有手握重兵的权臣王越和陈钺皆趋奉依附于汪直,并被其倚为左右手。三人内外勾结,屡兴大狱,且专横跋扈,人人闻而变色。朝中大臣多有上言直谏者,宪宗不但不治罪,反而怒斥:&ldo;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rdo;阿丑借演戏之机,冒险讽谏,也为明宪宗敲了敲警钟。明宪宗听了,笑笑而已。

宫廷中敢于讽谏的太监,能如阿丑这般幸运而不受责罚的可谓少之又少。元代宫廷中有一次上演杂剧,扮演卖瓜人的太监吆喝着卖瓜。一位长者走上台问:&ldo;这瓜怎么卖?&rdo;卖瓜者答道:&ldo;一两银子一个!&rdo;长者惊问:&ldo;怎么这般贵?&rdo;卖瓜人长叹一声道:&ldo;唉,税钱太重,怎能不涨价!&rdo;长者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ldo;吾穷人,买不起。&rdo;说着,一指旁边的南瓜道:&ldo;买黄的罢!&rdo;卖瓜的大声道:&ldo;黄的也要钱!&rdo;这最后一句是全剧的高潮与关键,而&ldo;黄的&rdo;则是&ldo;皇帝&rdo;的谐音,此话当然是讽谏穿龙袍的皇帝。在台下看戏的皇帝闻言大怒,随手抓起一把茶壶,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那演戏的太监猝不及防,当即被砸掉了两颗门牙,血流满面。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个太监,在戏台上只是因为笑问了一句:&ldo;当今常州知府是谁?&rdo;便被当场责问:&ldo;汝为优伶,何可擅问官守?&rdo;随即又被重打,终于在一顿毒杖之后,死于非命。古代宫廷中的太监是毫无人格可言的,真正敢大胆讽谏的少之又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逗趣调笑的玩物。南北朝时期,经过一番兄弟残杀而登位的宋世祖刘骏性情十分怪异,又特别喜好酒色,终日沉湎其中,而且每饮必醉,动辄杀人。对宫中太监都根据他们的高矮胖瘦、圆脸长脸、漂亮丑陋,一一赐给绰号,不论朝堂殿下,尽呼绰号取乐,从不称其名姓。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让亲信太监手拿木杖,整日追随身边,兴之所至,见谁不顺眼就任意杖责。宫中有一位名叫宗灵秀的黄门侍郎,长得却一点也不&ldo;灵秀&rdo;,一身横肉,肥肥胖胖,拜见起坐极不灵便。刘骏最爱拿他取乐,动辄赐给宗灵秀一点东西,然后看着他笨拙的拜谢,开怀大笑。

解闷儿的小厮(7)

据晚清的太监们回忆,宫里的帝王,尤其是嫔妃们生活寂寞无聊得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闲聊散心,特别是到了晚上,没着没落的,便只好让宫女、太监陪着摸骨牌、讲笑话,乱扯一气,以打发漫漫长夜。闲极无聊之时,太监也得趴在地下学狗叫、猫叫,以博得主子们的欢心。清朝末帝溥仪特别喜欢狗,在宫里养了一百多只,有专门的太监负责,每天喂猪肝、大米饭。其中,溥仪最喜欢的是两条警犬,一名佛格、一名台格。台格十分强健,额头上有一&ldo;王&rdo;字;佛格非常机警,溥仪无论把东西藏到哪里,它总能找得到。溥仪常常好拿宫里的太监们取笑,若是有人从养心殿门口经过,他便暗暗命令佛格、台格向人扑,用前腿搭在人的肩上,把人吓得要死。有时将太监咬伤了,溥仪也毫不介意,反而高兴得很,无非给几个钱了事。

宫廷之外的任职(1)

宦官的职掌及活动范围无疑是以内廷杂役为主的,然而在宦官势力猖獗的年代,他们实际执掌的一般都大大超出了内廷事务的范围,其主要方式则是出任各类使职、军职或直接出任外朝官职。与之相联系,宦官的身份地位也渐次超越出&ldo;家奴&rdo;之外而具有了国家官员的身份。

(1)出任各类使职

宦官本属供君主驱策之人,临时因事受差遣本属正常,但因此而形成相对固定的官职便有些超常。事实上,历代宦官除本职之外,常常会因君主临时差遣而担任各种使职,但在宦官势力猖獗的唐、宋、明数朝,这些使职却往往演化成相对固定的官职,进而对有关官署的权力形成侵夺之势。大致说来,唐代、明代宦官出任的使职数目相对繁杂,粗略统计即达五十余种,可简单地分为如下几类:

其一,与中枢机要相关的使职。

唐代与中枢机要相关的使职,比较重要的有枢密使、宣徽使和学士使,其中尤其以枢密使较为关键。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的表现之一即通过担任枢密使一职而把持了中枢机要之权。枢密使由宦官出任始于唐代宗时期,但当时的职权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所谓&ldo;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唯受表奏,于内中进呈。&rdo;但不久后,枢密使便逐渐侵夺宰相之权,进而出现了&ldo;宰相、枢密共参国政&rdo;的局面。唐代的诸多权阉都是以枢密使的身份执掌机密并参预军国大政的议决,甚至决定君主的废立。唐代还有宣徽使的设置,其年代不迟于代宗时期。宣徽使处在通管北衙诸司的地位,&ldo;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会、朝会、宴飨、供帐之事&rdo;,并在一定程度上参预中枢机要事务。唐代设有翰林学士之职,参掌机密,与闻大政,时人视为&ldo;内相&rdo;,而能够担任翰林学士之人则大多是贤良方正之士。唐代宦官独出心裁地设立了&ldo;学士使&rdo;这一职位,介于君主与翰林学士之间,&ldo;进则承睿旨而宣于下,退则受嘉谟而达于上&rdo;,从而参预中枢机要政务。

明代的司礼监尽管没有&ldo;使&rdo;的名义,但其职权范围却总括了唐朝的枢密使、宣徽使与学士使,且在许多方面甚至尤有过之。司礼监有权批答奏章,有权传宣谕旨,并总管宦官事务,下辖文书房、礼仪房、中书房、御前作,另外还有诸多外差,其职权远比唐朝三使为重,足当&ldo;内相&rdo;之称而毫不夸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