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仔细反省,装甲战,对付这个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怎么可能&ot;尽快奏效&ot;!从阿拉木图到兰州,竟比从巴黎到莫斯科还远。光是坦克发动机的摩托小时数就不够消耗。
崔可夫摇摇头。卷入城市巷战,这种贴身的近距离搏斗是坦克兵的噩梦,机械化战斗力在原野中的优势全然无从发挥。
虽然所谓巷战已经无&ot;巷&ot;可战--全城只剩下瓦砾,但那废墟恰恰是步兵、工兵而不是别的兵种得心应手的场所。
敌人手中的火箭筒多于苏军,大量装备的3&ot;盖德&ot;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也不次于波波沙的威力。
矮小灵活的四川、广西士兵,象幽灵一样,在瓦砾中出没,枪口上沾满苏联红军的鲜血……
(760)
崔可夫浓眉紧缩,查看地图。
波格丹诺夫的救援,始终未能突破祁连山脚下的古浪防线。
狡猾的李宗仁使用蚊式飞机夜间密集布雷,阻挡了机械化兵团的前进道路。
弱势对手大多喜欢这种鬼鬼祟祟的战法。可你不能不承认那也是合理有效的武器。卫国战争前期,苏军不也是这样对付长驱直入的、猖狂的德军么?
兰州市区,炸掉黄河铁桥以来,双方隔河对峙。
于是炮击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程。
敌人的美式105榴弹炮虽然威力不及苏军的122火炮,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使用步话机校正火力的华军,效率更高。而且数量和地形优势渐渐在占上风--至少他们有用不着吝惜使用的、足够的炮弹。而自己,现在只能依靠空运了!
空运!……崔可夫大将忽然想起四年前的情景。
一瞬间,眼前的黄河幻化为伏尔加河,白塔山,幻化为马马耶夫岗……遍地的废墟瓦砾,也变得熟悉而毛骨悚然……
那,那就是血与火的斯大林格勒啊!
包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就是在包围圈中依靠空运,渐渐被吸干血液,走向覆灭的么?
而自己,正是自己,这个斯大林格勒的第一英雄,却要在这遥远的东方黄土高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里,重蹈斯大林格勒那个包卢斯元帅的覆辙么?
一股寒气,从脚下升起,直透天灵盖。
……不行!决不能象那样坐以待毙。我必须在补给耗尽以前,组织突围!哪怕战区司令,甚至最高统帅不批准也罢!
(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