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片中一号人物--卡尔迅将军的演员、35岁的罗纳德&iddot;里根,是一名刚刚退役的空军上尉。虽然过去有过若干从影经验,但剧本中这位男主角的惊险、迷人的经历,仍然深深打动了他,使他感到一种不寻常的挑战。
为演好这个美国知名的战争英雄,此刻他正在同受邀前来的两位中国朋友座谈,略带腼腆地向他们征求意见。
应邀参加座谈的两位客人--乔冠华、龚澎夫妇,用流畅的英语向他介绍了片中主人公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和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使罗纳德&iddot;里根觉得,剧本中的描写,过于粗疏和肤浅了。他所了解的那些精彩部分--例如战火纷飞中的环球旅行、远离滨海的陆战队训练、硝烟弥漫里的升旗仪式等等,还只具有表面化的意义。
这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更有价值的是他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精神。而剧本忽略了这一面的表现。
里根在思考,怎样用表演来有所弥补。
这个投资巨大、阵容华丽、场面空前宏伟的全景宽银幕影片,如果因为自己的表演不佳而失败,他会郁闷一生的。
遗憾的是,两位客人都只同卡尔迅见过一面--是他负伤、在重庆动手术的时候。更多的细节无法提供。
但龚澎女士告诉他,前不久到美国赠送熊猫的那位邓小平先生,曾和卡尔迅并肩战斗过许多时日,现在他正在美国东部考察社会经济结构,一周后将回到旧金山。如果里根先生愿意,可以替他预约访问。
于是双方当下商量好了时间。
(716)
另一组座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刚从中国回来的巴顿将军。
相比之下,这位老资格的前四星上将,批评起剧本来毫不客气。
他开口就说:
&ot;该死的,情况完全不是你们想象那样!拍一堆卡尔迅在美国的故事干什么?这个人一生中最精彩、最耀眼的价值是在东方、在中国!你们的导演或者编剧,我看是些不肯走出国门的乡巴佬……
&ot;你们只注意镜头上花里胡梢的噱头,却没有表现卡尔迅那些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个人,他象最好的基督徒那样用生命供奉他的事业。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放弃了多少个人的幸福……没有人能做到他那样!--见鬼,我说的也不全对,我是说除了史迪威将军。
&ot;另外,你们的道具也太……太不合体统,不符合实际!哪里有什么汤姆森冲锋枪?他们用的是&39;卡尔迅式&39;。如果,如果你们没有,并且需要的话,我会廉价地卖给你们一些……赠送也行!
&ot;但是这该死的剧本必须修改!你们最好到中国和朝鲜去实地拍摄……&ot;
吃惊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频频点头致谢。--这位将军他们惹不起。何况洛杉矶这里还是他的家乡,热爱他的人很多。
座谈会后,巴顿将军乘车赶往北加州-卡梅尔,去看望分别整整100天的史迪威。告诉他几个月来的见闻,商讨他们之间的重要合作事宜……因为副官多恩准将电话里说,今天,乔的精神满不错。
疲倦,使他在雪佛兰轿车里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