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远涉重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是潮汕群体在20世纪40年代的又一次大移民。去向,不再是南海彼岸,而成了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彼岸。
优秀的、继承了客家文化的潮汕群体,差不多是传统的第一流保存者,若干年后,反而是从这些早期移民身上才能找出那一时代中国人的痕迹。
割胶女
但也并非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或公平对待。
虽然作为有影响的战胜国,中国的国际威望已非战前的三十年代可比,但是国家积弱日久、战祸连绵、眼前胜败未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变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新近在婆罗洲发生的排华、杀戮事件为此留下了注脚。
(657)
1946年的世界,可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婆罗洲。汶莱,斯里巴加湾市。
从5月份起,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流血冲突。起因,是战后荷属东印度获得独立,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新政权中各别军人执政者素质不高,对一些华侨实行勒索。
遭遇拒绝,他们便策动报复。后来愈演愈烈,在爪哇、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地都酿成大规模排华事件。痛苦无助的华侨纷纷寻找避难之地。
东南亚唐人街
此时,负责护航中国到印尼之间石油航路的民国海军&ot;永兴号&ot;舰长陆维源中校,正在汶莱的斯里巴加湾港口驻泊。日本战败时,他也是在这里接收英国转让的日本舰艇船舶。
因为他的二姐嫁给当地一位侨领--汶莱市的罗元叔,使他有机会常来常往。看到印尼华侨遭受迫害、背井离乡,国家又忙于北方战乱,无暇顾及;陆维源是个36岁的年轻热血军官,恻隐之心使他多次与姐夫罗元叔商量,从水路和陆路运送和疏导了许多华侨,来到相对安全、僻静的汶莱和沙巴地区避难。
汶莱原是英国殖民地。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复被英国殖民统治。
短期激增的华侨引起当局恐慌。使用多种措施制止不住,于是逮捕了他们认定的&ot;始作俑者&ot;、华侨心目中的&ot;救难菩萨&ot;罗元叔,以及若干侨领。
(658)
陆维源中校为营救事宜几番交涉不果,并被英国殖民官侮辱--扬言也要将他拘留,而且打算处死罗元叔。
陆维源遂下决心,组织了武装劫狱。
半个月后,劫狱成功,罗元叔和多名侨领被救。而陆中校所带一干水兵却由于掩护撤离,被英军陆战队围困在苏昂山顶,坚守数日,尽皆战死。
陆维源的大姐,本是滇军战将卢汉的遗孀。在内弟被围紧急时,罗元叔通过她,与滇军首领龙云上将取得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