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战果太小,没有记者把它作为报导热点,人们的注意力被另一件大事所吸引。但魏克斯元帅清醒感到:
巴尔干局势从此滑向深渊。
阿尔卑斯山,贝希特斯加登。鹰巢。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好几天,海拔千米的&ot;鹰巢&ot;耸立在浓云中。在这所与东线&ot;狼穴&ot;相对应的西线指挥部里,元首最担心的事情也在9月发生。
1944年9月11号,是阿道夫&iddot;希特勒暴跳如雷的一天。
与魏克斯的担心相同的一点,这也是为了一次登陆。而不同的,是那登陆的方向、规模,和实施者:
那是诺曼第。那是几十万人。那是英美盟军,和铺天盖地的飞机。
(432)
南斯拉夫。迪纳拉山脉。
在铁托将军的游击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在巴尔干站住脚根,扩大了登陆地域。到9月底,登陆部队超过15万人,以刘伯承山地兵团为主。
巴尔干群山的地形地貌,和中国太行山区颇有几分相似。裸露的怪石,陡峭的山脊,粗疏的植被……就连那些羊肠小道、和山脚下小村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也都让人产生联想--里面会不会走出几位大爷大娘,给战士们烧烧水,送点烙饼摊鸡蛋什么的?
远离祖国的人们,时而心头泛起一股淡淡的乡愁……
随着部队推进,战斗日益激烈。虽然规模并不很大--以营级突击或遭遇为主,每个山头都有一番争夺。
步兵轻武器,中国士兵使用得毫不逊色。迫击炮和火箭筒也是得心应手、耍得花样翻新。
中国人还专门改造了一批缴获的日本掷弹筒。安装框式表尺和准星,可以直瞄射击;加装一个半圆板,标定不同坡度倾角,射手把表尺装定到正确的修正倾角上。
间瞄射击时,由观察员报告目标距离,副射手用枪做标定器,先量出一个枪的长度,然后把枪竖起,这时射手瞄准枪口,瞄准线就是45度角,利用表尺分划就可简单设定射角和射距。
这样一改,掷弹筒结构简化,活动弹膛底固定,支撑杆也取消,身管尾部组件刚性连接底座,重量减轻到3公斤左右。射手携带较轻的卡宾枪。
改良掷弹筒编入山地步兵班,提高了基层压制火力。
弹药也改进了。尾部铜碗改成铝碗,挤压成型,弹体连接方式改成挤压扣合,重量减轻,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弹膛底部封闭,装药量增加,射程从700米提高到900米。携弹数也从一个火力组两人16发增加到20发。
这一来山地步兵班就有了班组支援火力。八路军惯用的穿插机动作战中,掷弹筒随班组机动,有效地同德军的g42之类高性能机枪对抗。
远程炮兵因为重量问题,一时难以参与山地作战,暂时留在后方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