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村更往山里,有个叫后山口的村子。村里有个女人的男人解放前夕跟着队伍南下了。前些日子传回消息,那男人在南方又娶了个洋学生做老婆,跟家里的老婆离婚了。
他们这样小地方的人,哪里听过&ldo;离婚&rdo;这样的洋词。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
据传,那男人打了个离婚报告上去,说家里的老婆孩子是封建包办的。上级就批准了他离婚。因为结婚的时候没有结婚证一说,所以离婚也简单。男人人都没回来,就给他爹娘写了一封信,婚就离了。
女人们聚在一起叨叨:&ldo;封建包办能包办娶老婆,生孩子也能包办了?你不自愿的,孩子怎么来的?&rdo;
有了负面教训,比任何强制措施有效。村里人主动去领结婚证。人们记不住结婚证这个新名词,都说是大人证。
尤其像陆大嫂这样包办的媳妇们,天天磨磨叨叨唠叨打结婚证的事。大有男人不愿意就是有外心,有想换洋学生当老婆的嫌疑。陆大哥被磨叨的没法,只得带陆大嫂去把结婚证领了。一起的还有陆二哥夫妇。
乡里突击领证的人多。陆大嫂回来说,那领大人证的排队排得跟人龙一样。
证领到手了,陆大嫂的心可以装回肚子里去了,也有心情拿大人证来调侃一下小叔子。
被大嫂取笑了,陆友财也不当回事。反而认为陆大嫂的话有道理。兴冲冲的跟着侄子侄女们围着糖罐子舀糖。
相比较来说,陆大妹就懂事得多。抿着嘴唇摇头,不愿意去舀糖。陆大妹不愿意去,陆大嫂劝了几句。见她坚持,也就罢了。
其他人如果各自舀自己的一勺糖还好,陆二妹非要舀两勺。理由是:她大姐没舀的那一勺应该归她。
对于这个小姑子三不五时就要冒出一次的胡搅蛮缠,陆大嫂一开始还有耐心劝说。次数多了,耐心都磨没了。如今都是直接用语言镇压。效果反而比好言相劝要好。
也不要怪人心都是偏的。陆大妹性情温柔,人又勤快,而且从来不像陆二妹那样争吃穿。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陆大妹在那里衬着,陆二妹就是一团污糟泥。
陆友财虽然也不怎么滴,但他是男孩子。民情如此,对待男孩,总是比对女孩宽容些。
陆友财是皮了点,但家里真忙起来也会搭把手。他皮也不是自己憨皮。知道带着侄子侄女们。也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周到。为有公婆相当于没公婆的嫂子们解决了没人带孩子的大难题。
馋是馋了些,就像刚才那样,还知道推辞一下。虽然推辞的很假,让人好笑却不让人反感。
第60章身残志坚
不用陆大妹,只陆友财就能把陆二妹给比到天边去。
陆大嫂是为了照顾陆有财和陆大妹兄妹俩,才给这么大的他们分糖吃。说白了陆二妹就是捎带上的。
奸懒馋滑,随她那对爹娘的恶习随了个十成十。陆大嫂看着她就鼻眼儿滴醋,烦得够儿够的。哪里还会专门给她分糖吃。她自己还没点逼数。
陆大嫂手上忙活着没空。指使着陆友财:&ldo;别光顾着你们自己吃,拿一张煎饼也给你大妹卷上。&rdo;
听了陆大嫂的话,陆二妹的脸色一沉。你不吃的就应该给我吃,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改变主意想吃也不行,因为你吃的是我的。奇葩的脑回路正常人理解不了。
不仅是做决定的陆大嫂被记恨上,作为执行的那个人,陆友财也一样被记恨上。
新出炉的煎饼,不管怎么吃都好吃。因为白砂糖不是随便就能吃上的,所以白糖卷煎饼更受欢迎。
陆友财拿着一张新出炉的煎饼卷上白糖。卷成细细的长条,拿给陆大妹。陆大妹接过去,从中间掰成两截,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了大嫂。
大嫂接过来,笑眯眯的尝了一小口,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掉陆大嫂给的煎饼。举着自己手里完好的煎饼,呼啦啦的跑出去。
这是乡村里又一个传统:有了好吃的或是好玩的,要先给平日的对头们炫耀一下。炫耀完了,再跟要好伙伴们一起分享。
陆友财已经过了炫耀的年纪,但他十分想跟何小西一起分享。
陆二妹像陆友财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了解他,一步跨过来挡住陆友财的去路:&ldo;你也是个男人,一点儿东西都要送到你丈母娘家,讨好你媳妇。&rdo;
陆友财对男子汉的尊严这玩意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背地里可以给媳妇端洗脚水,可以跪算盘珠子。但人前一定要咬死口不承认。村里好多男人都是这样做的。
陆友财嘴硬道:&ldo;胡……胡说。&rdo;如果不结巴会更有说服力。一结巴,总让人感觉欲盖弥彰。引得大嫂和陆大妹都好奇的看向他。
大嫂和大妹就是好奇的看看,没其它意思。大嫂的眼睛里外都是戏谑的笑。
这一场闹剧的结果,当然是陆二妹没有达成她的目的,何小西也没有吃到陆友财献殷勤的糖煎饼。
陆友财坐在陆大嫂边上,泄愤一样三两口把煎饼吞下去,噎得直打嗝。
陆二妹这种搅屎棍一般的存在,不达目的肯定是不甘心的。眼珠子转了又转,见没人注意她,偷偷摸到糖罐子边上。
先是舀了一勺糖塞嘴里。之后试着用勺子戳了两下罐子壁。见没什么效果,又多使了些力气。还是没什么用。侧耳听听,大嫂正跟三哥说话,没听到她闹出的声音。用了大力气,争取这次一定把糖罐子戳漏了,好嫁祸给最后一个舀糖的三哥。看他还跟不跟自己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