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为钮的是‘登’,顶为环的是‘豆’,有两耳的‘簋’,方的是‘簠’。自商周起,这四样就为祭祀天子与诸候的礼器,但‘登’纹的是回形纹,而非蟠螭,‘豆’纹的是方胜纹,而非麒麟,簋纹的是云雷,而非蟠虺,簠纹的是波涛……
大致汉以后,铜成为货币,这类礼器逐渐转向铁器转化,到唐之后又演变成瓷器,包括器形也在转化。到明代,这几类已彻底转化为陶瓷的罐、盘、盒、盂,且只能是单色瓷。
黄氏当然不敢用,也不敢造这些东西,就只能复古,更不敢刻本身就代表这些礼器的纹样,就只能借喻。但不管怎么借,这里至少祭祀有四位帝、后:两男两女。”
“朱元璋、朱棣、马皇后、徐皇后?”
“大概率是!”李定安笑了笑,“但皇室礼器是别想了!”
陈静姝稍稍一怔,随即了然。
这些都是黄氏私自营造的,并非出自大明宝源局、营缮所等这种专造内廷用具的机构,自然称不上“皇室”。
确实算礼器,但价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没关系,就算一件都找不到也无所谓:就刚刚两樽帝王神像、这四件礼器,再加这么多法器,开个小型博物馆绰绰有余,到时生意肯定爆火……”
“啊,真开?”
“不然怎么办?左一个李专家,右一个李老师,书记市长亲自上门都不止一次,一把全搂走,着实有点不地道……”
陈静姝笑了笑,又点点头,“那就开!”
“再看看,要没什么发现就先回去,等有时间再仔细找。”
“那这里呢?”
“我给阿珍打电话了,他下午就到,让他帮忙看着!”
两人继续看。
满满两箱子书,大都是佛教典籍,少部分道家科仪,全部都是刻本。
保存的也还行,铺了防潮剂,又洒了驱虫粉。
大致翻了翻,几乎全是清代刻本。
肯定有价值,但比起朱鹤印、冲和谱,就是小巫见大巫。
三箱子拓片,大都是从九华山、龙虎山拓回来的佛经和道经。
还有一箱,箱盖上有红字,写的是“宗教神仙画像”,清单上也有。揭开盖再看,二十多个长条形的布袋,有粗有细。
李定安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最后一箱了,看完就走!”
陈静姝也有些失望,四处看了看:“没有宝藏?”
“肯定不在这,要不然早被人发现了!也可能早就花完了,更说不定,本来就没什么宝藏!”
陈静姝哑然。
要是没有,林子良为什么会挖那么多年?
包括水神庙中的玉琴、八大山人的狗、李定安找到的玉圭、玉佩,以及从前到后,查到的那么多的线索。
肯定有宝藏!
但像他说的,不一定就藏在这……
“是不是很失望?”
“真没有!”李定安很是无所谓,“既便再什么都没有,也赚够多了,至少上亿。”
“就朱鹤印,值不了那么多?”
“哦,刚才老王和小孙在,我就没说:上面有一块明成祖赐给朱权的令牌,朱棣御笔,还有一整套《太正音谱》,再加上之前的朱鹤印,双连印、玉圭、佩玉……你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