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贵妃又气又惊:&ldo;泽儿!&rdo;
楚王跪在安然旁边恭谨的道:&ldo;元泽从未求过母妃任何事,但求母妃不要动安然。母妃若是想让安然死,就请先杀了元泽。&rdo;
说着楚王双手捧剑,奉到了萧贵妃面前。
&ldo;你……你为了一个女人,多次顶撞我,难道真要将我气死不成!&rdo;萧贵妃气的浑身发抖,站都有些站不稳,旁边的嬷嬷连忙上前扶住她。
&ldo;望母妃成全。&rdo;楚王毕恭毕敬的拜了一拜。
萧贵妃痛心疾首,连连顿足。看着萧贵妃气的喘不过气,安然又升出些同情来。虽然萧贵妃刚才骂她的时候,她心里恼火的不行,但这会见她悲痛的样子,她觉得这不过也只是个一心为了孩子的母亲罢了。她没想到楚王会为了她顶撞萧贵妃,还把萧贵妃气成这样。她真是搞不懂他,明明来之前还有些生她的气,这会却来救她。
良久的静默,安然只听得到他的呼吸声。
&ldo;你走吧。&rdo;萧贵妃叹了口气。
楚王把她拉起来,握着她的手带着她往外面走,飞霜殿的内室和殿门相距并不远,可她觉得好像走了很久很久。快要走出殿门时,萧贵妃突然笑道:
&ldo;就算今日我放了她,你父皇也绝不会允许她活着,泽儿你这又是何必。&rdo;
他的脚步顿了一顿,握着她的手又紧了紧,终于还是没有言语,大步迈出了飞霜殿。
第54章真真假假
黎明的微光从天边一点一点漫上来,黑暗渐渐褪去,整个长安又恢复了它平静的面貌。
安然被送回了楚王府,这次楚王没有跟她一起回去。
当天晚上天下大雨,雷声轰鸣。风用力吹开窗子,卷着雨水打进屋内,直卷的窗子噼里啪啦作响。
安然从梦中惊醒,赤着脚就跑到了外头去,院子里燃着的灯已经灭了,沉闷的雷声自天际响起,在乌漆嘛黑的院子里显得格外吓人。她摸黑到处找着,雨点子的打在人身上生疼,水声大的什么也听不见。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借着这道光亮,她终于看到了树底下的瑟缩的楚狼,把楚狼牵进屋,一人一狗身上全是泥水。
这场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一连好几天楚王都没有回府,直到雨停了又过了两天,安然才又见到他。
楚王回府后,关于宫里的事并未多提,依旧每日来看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唯一有变化的是,他以让她专心养病为由,不再让她出府了。
于是她又变成了一只金丝雀,换了个更加宽敞笼子的金丝雀。
说来也奇怪,皇上并没有像萧贵妃说的那样,要了她的性命。后来延平来探望她,她才从延平那里听到,七夕那天晚上其实发生了很多事。
迷香一事在宫里引起轩然大波,皇上震怒,命人封了华清宫,她是七夕那晚唯一一个成功被送出去的人。皇上之所以震怒,并不单单因为七夕晚上的事,而是因为李元湛在樊府遇刺之事迟迟未抓到幕后主使,皇上心有余悸,认定这次的事与上次李元湛差点死掉的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不定就是同一批人所为。
至于她能安安全全的一直活到现在,则是因为宫里又发生了一桩事。
她离开华清宫后,李元湛带领的南衙禁军抓到两个朝露殿的宫女,宫女承认是受苏相的侍卫指使,往灯烛里放了迷香球。虽然苏烈坚称不知此事,但是苏婉儿毕竟年龄,经不起连番的审问,很快就招了让陆采撷去送安神汤之事。
紧接着,陆不平又从大理寺调来了李元湛樊府遇刺时的卷宗,声称那个刺客也是苏烈的人。齐王府的侍卫和京兆府的人共同作证,那个刺客后来于城郊又想行刺李元湛,被李元湛就地正法了,据这些人说,那刺客身上有同样的迷香味。
听到此处,安然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大骗子就是大骗子,时时刻刻都改不了骗人的本性,什么都能拿来利用一番。她当初捅他那一刀的时候,一定想不到她这一刀下去,捅死的不是李元湛,而是苏烈。
其实只要仔细看待这两个案子,就会发现其中蹊跷。侍卫身上的迷香球确实为真,苏烈想利用迷香害李元湛也确有其事,因为这桩事就是他做的。然而没有一样实实在在的证据能证明樊府的刺客与苏烈有关。出庭作证的人无一例外,不是李元湛的人就是陆不平的人,说白了人证都是李元湛的人。反正他说刺客已死,现在死无对证,说什么都可以,什么迷香味儿更是缥缈得很。
但是人在气头上的时候,总是容易一点就着。假中混着点真,缥缈中混着点清晰,有时候比全然的真实更叫人信服。
皇上一瞧见苏烈的侍卫身上搜出了迷香球,就断定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苏烈所为。谋杀皇子乃是大罪,苏相府一夜之间从云端坠入谷底,男子被打入大牢,女眷发配为奴,相府所持金银财宝尽数纳入国库。
七夕的第二日,死了很多人,除了苏相府一家以外,所有涉事的宫女和侍卫无一人生还。提起这事,延平面上还带着些许惊恐,延平告诉安然,皇上原本已经打算下令处死她以保皇家颜面的,但由于苏烈的罪行一出转移了皇上的怒气,加上李元湛把错揽到了自己身上要求同罪,她才得以留下了条命。
安然听完,只觉得这些斗争可怕极了。不是你陷害他,就是他陷害你。苏家的势力盘踞在京城多年,早就对皇上构成了威胁,皇上此举,未尝不是带着私心。李元湛因为重伤缺席朝中事务很长一段时间,楚王趁机占取了绝对优势,这也让皇上觉得不安。对于皇上来说,只有各方势力平衡才是保险的局面,除去苏相,另一方面也是继续维持齐王和楚王两方势力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