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读书耗钱,不是说说而已。
笔墨纸砚消耗极快,因为李承平想要尽快的出成绩,临摹的字帖和感兴趣的注释讲解都从未短缺。
这些钱是不敢问奶奶要的,钱是大家的,二婶家的李茂才也要进学读书,一碗水得端平。
犹记得每年秋收结束后,李振良总会去渭水码头干力工。
就为了那每日五文的工钱,俩月下来,硬是咬牙节省,只为儿子读书花销,到了后来家里种起甘草才有所好转。
瞧着儿子懂事的模样,李振良欣慰的笑笑,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儿子的头。
其实每到这个时候,李承平都会躲开,因为他不喜欢别人摸他头,因为这样会长不高,但这回他没有避开,向前挪动一步,低头眼里含着泪。
明明不想哭,不知是不是老爹粗粝的大手让自己的脑袋不舒服。
“爷奶给你的,和爹娘给你的不同,承平你实在太懂事了,有时候都让我有些心疼,但爹要告诉你,什么年纪有什么年纪的责任。”
“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念书,家里是有钱的,不要在钱上操心了。”
或许是觉得这么说话有点伤感,没吃几口,李振良就准备打水洗漱,瞧着老爹的背影,明明一个不过才过而立之年的汉子,却给李承平一种伟岸的感觉。
即便自己有着非同这个年龄段的心智,但仍旧被十几年相处的父子情再次感动。
忍不住上前环抱住老爹,李振良身体明显僵了一下。
李承平自己都有点尴尬,怎么跟男女主坦诚相见似的,两个大男人,不至于。
。。。。。。
西安城的举人、进士牌坊不少,多是在各巷的街口,首府文风还是强过西北各地。
但是,关中书院门外如此集中的进士牌坊,李承平还是第一次见。
进士牌坊用石头制成,采用四柱三门的形式,牌坊的顶部呈现歇山式,有斗拱和飞檐。
只见门前矗立的九座牌坊的立柱上,分别雕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例如花卉、人物等。
牌坊中间部位,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进士的姓名、籍贯、科举年份等信息。
正因有了这九块牌坊,整个书院整体风格显得庄重、古朴、典雅。
可是,这?
“咱们没来错吧!”李振良疑惑的问道。
李承平摇了摇头,随即又赶紧点了点头,“本来我也以为来错了,但现在想来是应该没有,毕竟整个西安可没有那个书院有这么大排场。”
这就是所谓的西北第一书院,呈现在李承平眼前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大约两进,虽然还没进去,但李承平大略猜想得到,与柳安家顶多不相上下,说不定还要小。
并不是父子俩以貌取院,这真的与李承平想象中的享有盛名的书院不相符。
正因为关中书院名气大,所以李承平才会有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门口的小厮,明显对李承平评头论足的感觉很不爽。
“没事赶紧走开,书院只要能培养出英才就行,你们这些肤浅的士子,才不会体会到学习的真谛。”
喜欢科举,寒门读书郎请大家收藏:()科举,寒门读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