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村李家现在可是出了名,放眼整个渭水镇,只要是消息灵通些的士绅,基本上就没有不知道的。
近些时日,来往村中送贺礼的人家,简直是让村中人好好瞧了个稀罕。
陆知府在府试放榜后,召见李承平的消息。
在马知县有心下,传的那是神乎其神。
什么少年英才,渭水神童。
只要是能给咱们兴平添彩的名头,那是可劲给李承平脑袋上加。
李轩成功入武学进学,更是让李家名头响亮。
进了武学,就算不继续往武举上考,下来也能在边军中当个武官。
这几日,李轩张罗着婚事,在村里进进出出。
八卦领头人张二娘瞧见李轩出村口,忍不住说道:“村里还真是需要几个能人,不然谁知道谁呀!”
“确实,先前我儿子寻摸亲事,找几户人家都不成。
“你们也是知道,日子好过,谁家都不想要闺女外嫁他村,但现在可好,一连出了俩个童生,附近几个村,都想着嫁闺女过来。”一个黄脸大婶,接话道。
二婶刘燕在捧着脸笑,不搭腔,好话还是得人家说,自己说就显得刻意。
算了算日子,刘燕反应过来,她还想着,李轩走这么快去干啥,李承平旬休的日子就是这几日。
说不准,今个就回来,心中想着事,刘燕脚步不停,说了声就往家里走。
见刘燕走了,碎嘴子的就在那吐槽,“天天神气个什么劲,老大和老三家儿子出息,与她家何干,到时候一分家,看她怎么办。”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这儿子和侄子可不一样,巴结的再好,你也没养人家一天,费那个劲干啥!”
村里八卦议论就是这般,扯到谁扒拉谁,在她们看来,李家三兄弟,两家孩子有出息,刘燕殷勤的再怎么样,人家都不见得会领情。
若是刘燕知道这几人碎嘴闲话,一定会嗤之以鼻。
刘燕自认她看人还是很准的,李轩总在镇上,看不出什么,但李承平那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
这孩子心眼好,懂感恩。
再说了,自家儿子现在还在村中读书,不求这几年就能考生,但凡能在李承平指点下,像李轩这样考个童生,她也就知足了。
她可是知道,李轩考过府试可是多有李承平的指点帮助。
。。。。。。
李轩面对这么多人送贺礼的情况,还是很冷静的。
人一富贵,这朋友就多了起来,认识的以及不认识的人,都送了不少好礼。
这么使劲的给自己婚事助力,李轩可不觉得是因为他们赏识自己。
尽管考中了童生,李轩却是在今年以弱冠之龄才打通的这项进度条,就算进入了武学,那也算不上潜力股。
明眼人都看到出来,这些士绅看重的是李承平。
知府赏识,十一岁连中县、府试案首,优质潜力股的标签早已贴在了李承平脑门上,家有薄资的谁不想结识一番。
李固和余氏更是好歹见过世面,所送庄田和礼金能不能收,还是能看得清。
田地宅院太过贵重,无亲无故,除非利欲熏心,没人会动收下的心思。
将礼谱子简单列好,不该收的物件全部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