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有声主播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斗瓷(第2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斗瓷(第2页)

它是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却见此鼻烟壶高约6厘米,口径约2厘米,足横约3厘米,足纵不到2厘米,小口、椭圆形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腹部两面均以粉彩描绘两只螃蟹和芦苇、水藻。外底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道光年制”四字横排款。

这件鼻烟壶上的图案,乍看上去似是很常见的池塘小景,其实它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二甲传胪,亦称“黄甲传胪”。

华夏古代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写,故曰黄甲。

清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名次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明代科举称第二、三甲中的第一名为“传胪”,清代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另外,“胪”的本意为陈述、陈列,华夏古代以上传语告下为胪,故“传胪”亦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

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亲御太和殿,传胪官宣布第一、二、三甲名次,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若再加以引申,“传胪”泛指科举及第。

由于螃蟹有坚硬之甲壳,而且《事物异名录?水族蟹》曰:“蟹之大者曰蝤蛑(qiuyou,二声),名黄甲”。芦苇之“芦”谐“胪”音。

因此,古人常画两只螃蟹配以芦苇,寓意“二甲传胪”或“黄甲传胪”,藉此祝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

打眼一瞧,此鼻烟壶釉体呈白色,微微泛黄,近乎乳白,没有玻璃感,透明感很低,有一种观看脂玉的感觉,釉面光泽滋润、内敛、柔和,绘图精致,色彩浓淡分明,给一种水墨画的感觉,但比浅绛彩多了凹凸感,绘图更加的立体。

“不错,不论是从釉质,还是釉面、又或是绘图之精细上来说,都符合清代官窑的标准,是个很不错的小物件……”

秦立淡淡一笑,用左手将此鼻烟壶拿起。

脑海中顿时出现了黑白画面。

画面中,眼前的摊位老者将一些老瓷片刮去表面的施釉,打磨成粉,重新塑胚,挂玻璃白,施图,烧制……

一个人干完了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不过不像其他制瓷人员,一烧就是一批,他仅仅烧了这一件,且烧瓷的炉窑也不是那种大型炉窑,而是很小的那种,以煤为燃料。

等瓷器出窑后,赫然就是手中的这件鼻烟壶。

而后,摊位老者将鼻烟壶泡入了不知名液体中,足足泡了七天,这才从中取出,放入一个充满了泥土的密封箱里,如此大半年,鼻烟壶才重见天日,不过此时的鼻烟壶已经彻底失去了刚出炉时的贼光,釉光内敛,如同真的老瓷器。

从作假手法上来看,这老者跟李国胜那批作假高手的制瓷流程几乎一致,就是没有那帮人的先进设备。

难道这个老家伙与那帮人是一起的?

秦立心中狐疑,但表面上不动声色,拿起鼻烟壶的那一刻,顺势看了眼底部。

底部圆削,有施白釉,典型的平直足,可见胎质很细腻,但不够紧实,很符合道光年间的工艺水平。

就听秦立说道:“不过,这件鼻烟壶做的稍微精致了些,道光年间,清廷已经腐朽、衰败,瓷器形制没有这么规整,这个鼻烟壶的形式太匀称了,两边完全对称,工明显有点过,显然是个仿品……”

“但奇怪的是,一件仿品竟然做出了清瓷的釉光,且手感还有那种水润感,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说着话,秦立将鼻烟壶放回折叠小桌,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对老者说道:“老爷子,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件鼻烟壶应该是采用的‘老料新烧’的方式,重新烧制出来的。对吧?”

“这也能看的出来?”

老者顿时失声,再无先前之镇定。

秦立能通过瓷器形制看出是仿烧,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也在预估之内。如果不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准有足够的把握,也不可能敢跟他玩斗瓷。

但能直接说出造假方式……

这特么简直离了大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者的一双老眼直接瞪圆了,眼珠子都差点蹦出来,只觉匪夷所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