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公公的引导下,姜维来到了皇宫的御花园,在一处亭台内,姜维见到了胖乎乎的刘禅,还有正襟危坐的蒋琬。
姜维明白,刘禅设下御宴,肯定是把蒋琬和自己当做了未来的心腹,可见五丈原一战,自己已经在刘禅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刘禅见姜维过来,赶紧起身招呼:“伯约哥哥来了,快过来坐!”
姜维坐定之后,刘禅又主动给姜维斟酒,姜维吓得赶紧跪拜,连称不敢。
刘禅拉起姜维道:“今日便由蒋尚书作个见证,我与伯约结为异姓兄弟。”
蒋琬一副老实人的样子,也并不劝阻刘禅的胡闹,或许在蒋琬看来,这都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刘禅愿意器重谁,那是君王自己的事儿,自己守好本分就好。
见刘禅真心实意,姜维也索性不再拒绝,便收了刘禅这个弟弟又如何?
黄皓差人在后花园内搬来一个祭台,刘禅便拉着姜维焚香跪拜:“今日姜维、刘禅,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中兴大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结拜礼毕后,蒋琬满脸高兴地端起酒为二人庆贺,三人共饮用后,刘禅说道:“伯约兄,往后你我便是兄弟了,愿你我二人,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姜维越来越怀疑刘禅到底是不是真傻,能够懂得通过结拜来拉拢自己,怎么能是个傻皇帝呢?于是坦然对刘禅说道:“蒙陛下厚爱,臣姜伯约必誓死报之。”
刘禅赶紧说道:“伯约兄不要说什么君啊臣的,你我是好兄弟,私底下就不要叫我陛下了,叫我公嗣即可,叫阿斗也行!”
姜维心中尊卑观念本就没那么强,听刘禅这样说,便索性叫刘禅道:“阿斗!”并观察着刘禅的反应。
刘禅丝毫不见生气,反而一脸高兴的答道:“大哥!”
两人彼此就这样放下了君臣的芥蒂,心中都很畅快,便三人一起畅饮。
酒过三巡,刘禅问姜维道:
“大哥,我听说相父临死前曾把毕生的绝学都传授给了你,到底传了些什么啊?”
姜维坦率地回答道:“丞相把毕生的真气都传给了我!”
“就这些?”刘禅一脸的疑惑,“丞相就没传你些呼风唤雨、奇门遁甲的法术?”
“丞相生前所教导的,一直都是兵法。弥留之际,传下的也只是真气,法术之类的确没有传授过。”对此,姜维也觉得很遗憾。
刘禅便很是失望的叹道:“真是可惜了,丞相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却没有传下来。”
蒋琬劝慰道:“陛下不必过于遗憾,丞相的大神通非朝夕可以传授的,但有丞相传下的一身真气,也足以让伯约纵横天下了,当日五丈原一战,伯约便有万夫不当之勇。”
蒋琬这么一说,刘禅顿时心情好了许多,又问道:“相父可留下什么遗愿?”
姜维想了想,答道:“丞相弥留之际,最后一句话是:北伐!”
“北伐!”刘禅念着这两个字,仿佛久久不能释怀。
过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然后对着姜维、蒋琬二人问道:“如今相父已经仙去,不知道二位对于相父的遗愿是何看法?”
蒋琬拱手答道:“陛下,臣以为,光复中原,北伐势在必行,然则益州疲惫,当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北伐至少要十年以后,方可再议。”
刘禅点了点头,又问姜维道:“大哥,你怎么看?”
姜维记得,按前世的历史,蒋琬是不怎么支持北伐的,认为北伐徒耗蜀汉国力,所以蒋琬主政期间,基本没有和魏国发生过什么大的军事冲突。
然而姜维作为后来人,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姜维并不清楚蜀国到底有多穷困,但也记得诸葛亮几次北伐,往往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缺粮。
姜维并不清楚蜀军到底有多缺粮,但仅仅从天下大势上,便也可以猜想一二。
姜维心中盘算着:“假如三国是一局即时战略游戏,天下共有十处矿,魏国独占六处矿,吴国还占着三处矿,蜀国仅仅占有一处矿,想要一矿打六矿,翻盘之难可想而知。战争归根结底还是打的综合国力。”
于是姜维说道:“依我看,当下的确应当以发展农商,振兴国力为主。”
听到姜维这样说,蒋琬顿时松了一口气,他就担心姜维会跟魏延一样,满脑子想的都是北伐。
刘禅见两人都主张先休养生息,振兴国力,也点了点头。
“然而我看并不需要十年之后再议北伐,依我看,只要解决了钱粮问题,最多三年便可北伐。”
刘禅听到姜维这样说,顿时眼睛里放出光彩,赶紧问道:“大哥,你快说说看。”
姜维便说道:“大汉中兴,不可久拖不决,但北伐的关键在钱粮,钱粮的根本在于三点。”
蒋琬也很好奇地问道:“伯约,你说哪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