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意义上说,杜甫之所以能成为“诗圣”,确实是受到了那万方多难的时代
的玉成。
1《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见《定庵续集》。
五、时代背景之二:从盛唐到中唐
从东汉以来,历代诗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创造,五七言诗经过了漫长的
发展过程。及至盛唐,五七言诗在诗体形式、题材取向、艺术手段、风格倾
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一方面呼唤着“集大成”者的出现,另一方面又呼唤着另辟新路的创新者的
出现,杜甫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登上诗坛的。
从建安时代开始,诗人们对五七言诗的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这种
探索是沿着骄偶和声律两个方面进行的,其最终结果就是诗歌的格律化。例
如在曹植的诗中,已经有许多对仗工整的诗句:“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扳,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呜高枝。”(《公讌诗》、《先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七)2一连三联对仗,显然是着意经营的结果。
曹植还有一些诗句音节和谐:“孤魂翔故域,灵枢寄京师”(《赠白马王彪》
之五,《魏诗》卷七);“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
来白露啼”(《情诗》,同上),对于后两例,明人谢榛评云:“此作平厌
妥帖,声调铿锵。”(《四溟诗话》卷三)说“平仄妥帖”或为过分,但这
确实是诗人对诗歌声韵之美进行暗中摸索的证明。1及至齐梁,终于出现了“永
明体”,即“新体”,或“新变体”,永明体虽然也是轻绮婉丽的风格等艺
术特色的载体,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显然在于,它是诗歌向格
律化迈进的关键一步。诚如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所云,是“古之终而律
之始也。”沈约、谢脁有些特别讲究声病的诗离律诗仅有一步之遥了。2永明
以后的南北朝诗人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其间如何逊喜写新体诗,沈德潜说他
“渐入近体”(《古诗源》卷一二),宋人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时竟误
收了何逊的《闺怨》第十四首诗。再如庚信,刘熙载称其“《乌夜啼》开唐
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艺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