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崇祯皇帝的话,王承恩和王在晋都有些发懵,对于崇祯皇帝跳跃性的思维,王承恩颇有承受能力,王在晋一时间却没有适应过来。有些发愣的看着崇祯皇帝,怎么就跳到满桂哪里去了?
转过头,崇祯皇帝转过头看着王在晋,皱着眉头说道:“刚刚说到哪里来着?”
王在晋也回过神来了,咳嗽了一声,连忙说道:“说道现在的辽东督师王之臣,天启七年,王之臣接受了辽东的防务,成为了辽东的督师。”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看着王在晋,沉声说道:“对于爱卿所说的辽东之策,朕非常的认同,只是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辽东督师王之臣,能力不足,这么大的战略转变,朕不放心他去做。”
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王在晋松了一口气,心里也有些激动。自己主张多少年了?何曾受到过赞同?
“皇上,臣虽不才,愿意代皇上牧守辽东,定然保辽东一方平安。”王在晋站起身子,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上:“既然是臣的主张,臣去辽东最为合适,没有其他的人选了,请皇上准臣前往辽东。”
崇祯皇帝连忙从龙椅上走下来,伸手将王在晋搀扶了起来:“王在晋,朕和你说实话,你的位置朕已经想好了,启用你为兵部尚书,入内阁,去辽东不过是一个督师之位,朕不想屈才。”
王在晋顿时眼圈有些发红,自己做官多年,起起伏伏,何曾有过这种感觉?这就叫知遇之恩,这就叫士为知己者死!
挣脱崇祯皇帝的搀扶,王在晋再一次跪倒在地上,以头触地:“皇上,臣为官,却不为做官,辽东乃大明之患,臣在辽东能为皇上效力,而且那里更适合臣。皇上,让臣去辽东吧!如果办不好辽东大的事情,臣就把自己埋在辽东。”
看着跪在地上,身子不断颤抖的王在晋,崇祯皇帝良久没有说话。
来到大明之后,崇祯皇帝一直在一种焦躁的情绪当中,整日想着怎么收拾这副烂摊子。十七年之后的煤山,那棵歪脖子树,是不是自己最后的归宿?此时看着王在晋,崇祯皇帝心里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只要有为大明的大臣,自己何愁不能中兴大明?何愁不能改变那个悲惨的结局。崇祯皇帝再一次伸手搀扶起王在晋,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好,好,朕没看错你!”
“皇上,臣有生之年能得皇上知遇之恩,供陛下以驱驰,臣此生无憾!”王在晋躬着身子,沉声说道。
崇祯皇帝快步的走回到龙椅上,转过头看着王承恩:“传旨,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尚书乾清宫议事,朕今天就把辽东的事情定下来。”说完转过头去看王在晋:“回去好好的准备,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但凡真能够做到的,朕一定尽力的满足你。”
“皇上,臣没有其他要求,只求皇上对臣的信任以及臣在辽东没有掣肘。”王在晋见崇祯皇帝雷厉风行,心头一片火热。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看着王在晋:“朕虽初登大宝,但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既然如此,那臣告退!”王在晋得了崇祯皇帝的答复,躬着身子退了出去,步伐稳定而坚定。
崇祯皇帝看着传旨回来的王承恩,沉声问道:“你去把方正化给朕叫来,朕有事情找他。”
先是内阁,现在又是东厂,王承恩心中明白,崇祯皇帝这是要有大动作了。在王承恩看来,崇祯皇帝沉寂了这么久,已经属于不正常了。新皇登基,要是没有一点动作,那还算新皇登基?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何况皇帝?
“奴婢马上就让人去送信!”王承恩点了点头,再一次快步的走了出去。
内阁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内阁大臣也是一头雾水,心道崇祯皇帝这是要做什么?自从崇祯皇帝登基,早朝都很少上,更别说叫人议事了。不过谁也不敢怠慢,连忙准备,毕竟第一次叫人议事,肯定不是小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全都聚集到了乾清宫。
“冯大人,可知道皇上这一次叫咱们,所谓何事?”工部尚书来到冯铨的身边,压低了声音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