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决战库尔斯克桌游断补会怎么样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希特勒手中的王牌

库尔斯克会战对于希特勒来说无疑是关乎命运的一场大决战。由于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和轴心集团内部日益明显的分裂倾向,希特勒把打赢库尔斯克战役作为扭转战局、重新聚合轴心势力的战略举措。因此,这个纳粹头子在库尔斯克大费苦心,再次准备以大规模的坦克集群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对苏联发动一场凶猛的&ldo;闪电战&rdo;。而对此次库尔斯克大会战的胜利与否,希特勒把宝押在了他的两张&ldo;王牌&rdo;坦克‐‐&ldo;虎&rdo;与&ldo;豹&rdo;式坦克和&ldo;王牌&rdo;战车‐‐&ldo;斐迪南&rdo;式战车身上。坦克,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突破堑壕纵横、铁丝密布、碉堡林立、机枪大量使用的敌方防线而诞生的集机动、进攻和防御为一身的武器,一向是希特勒&ldo;闪电战&rdo;的撒手锏。也许是因为吃过坦克的亏,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坦克应用方面比德国觉醒得更早了。1916年9月15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了他们发明的坦克。当时英军共出动了49辆简易坦克,由于技术不完善等原因,开到阵地的只有32辆,真正参加战斗的只有18辆。虽然参战的坦克数量很少,但当这种隆隆而过的钢铁怪物步步逼近时,位于第一线的德军步兵手中的武器已经变得毫无用处,德军士兵惊惶失措,纷纷临阵脱逃。在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德军长达500公里的阵地就插遍了英国的军旗。失利之后的德国立刻认识到坦克对于陆地进攻的重要性,开始了坦克的研制与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许多国家仍把坦克作为协同步兵进攻工具的时候,研究和学习坦克战术已经在德国军官中蔚然成风。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实施的&ldo;白色计划&rdo;,就是以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1,929架飞机对波兰发动了&ldo;闪电&rdo;式进攻。1940年5月10日,德军实施的&ldo;曼施坦因计划&rdo;,也是动用了庞大的装甲集群突破比利时南部的防御线,对西欧发动了大举进攻。而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施&ldo;巴巴罗萨计划&rdo;时,更是动用了近5,000架飞机、4,300辆坦克和7,400门大炮。因此,在希特勒眼中,坦克是他手中最有力的筹码!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中,坦克也自然将发挥其继往开来的作用。不过,这一次,希特勒的底牌是新式的&ldo;虎&rdo;和&ldo;豹&rdo;型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坦克的性能偏重于机动性,而装甲防护比较薄弱,火炮威力不大,坦克质量也比较小。这些坦克在1941年与苏联t-34坦克交战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地位,导致德国&ldo;闪电战&rdo;战略破产。很显然,希特勒研制新型坦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苏联的t-34中型坦克。人们在设计坦克之时,总是希望自己的坦克在综合战术技术性能方面比对方强。t-34型坦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研制的。当时,苏联已经觉察到法西斯德国大量坦克的威胁,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研制一种新型坦克来对付德军可能发动的进攻。1939年初,共产国际工厂制造出a-20和t-32坦克的样车,经展出和表演后,总部领导人选择了t-32型坦克,并于1939年12月对样车进行了改进后正式命名为t-34中型坦克。1940年6月,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开始成批生产t-34坦克,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出1,225辆。t-34中型坦克是一种综合战斗性能较好的坦克,自1940年问世,1941年投入战场使用以来,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而且仍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使用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西方国家的某刊物曾这样评价:&ldo;1941年初t-34坦克初次出现便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在朝鲜战场上又见到t-34坦克,但仍未发现这种坦克是过了时的。&rdo;确实,1941年10月6日,当德军坦克与反坦克炮在奥廖尔东北面的姆岑斯克战役中首次遭遇t-34坦克时,就被t-34坦克强大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所震惊。德国人对t-34坦克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坦克有坚固、厚实的装甲,惊人的速度,良好的通行能力和威力远远超过德国坦克的火炮。这着实让德国人大吃一惊。德国人感到,自己所有的坦克都过时了,不是t-34型坦克的对手。对于苏联坦克的作战性能,希特勒一直很关注。当得知苏联t-34坦克的巨大威力后,希特勒既害怕又着急,他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研制出能对付t-34的坦克。德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旨意,要求坦克专家尽快拿出新坦克设计方案,并尽快制造出新坦克,以便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时向希特勒展示。于是,德国人加强了开发新型坦克的力量,挖空心思研究对付t-34的办法。其实,战争初期,德军就曾经缴获到苏军的t-34坦克。当时,&ldo;装甲大王&rdo;古德里安和其他装甲兵将领向希特勒建议仿制t-34坦克,认为这是消除坦克技术劣势最快、最简单的办法。但是,希特勒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在希特勒的脑海中,苏联人是劣等民族,他不愿意仿制&ldo;劣等&rdo;民族的坦克。殊不知,科学技术是无国界、无民族界限的,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更快地发展自己。希特勒不是连这点基本的常识也不懂,但是他日耳曼&ldo;优等民族&rdo;至高无上的思想,最终给深陷&ldo;雪地&rdo;的德国坦克工业覆盖了一层寒霜。之后,针对t-34坦克的特点,德国坦克专家设计出两种新型坦克方案‐‐一种是5型&ldo;豹&rdo;式中型坦克,另一种是6型&ldo;虎&rdo;式坦克。&ldo;豹&rdo;式坦克吸收了t-34坦克的很多优点,不仅有宽履带设计来保证良好的机动性,而且其倾斜前装甲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坦克火炮的打击,同时还装备有威力强大的长管火炮。1943年初,第一批&ldo;豹&rdo;式坦克被加紧生产出来。该坦克重43吨,最大速度40公里每小时,最大装甲厚度为80毫米,装有一门可发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的75毫米炮。然而,由于&ldo;豹&rdo;式坦克比最初设计重得多,其引擎与传送带承受了过重的压力,因此一直被频繁的机械故障所困扰。v型&ldo;豹&rdo;式坦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种比较优秀的中型坦克,超过了美国和英国的同级别的坦克。&ldo;虎&rdo;式坦克原先的设计重量是45吨,前装甲厚度是80毫米。但被t-34型坦克弄得昏了头的希特勒觉得不够,下令提高到110毫米,结果重量达到56吨。&ldo;虎&rdo;式坦克在工程设计上独具一格,除炮塔外,可谓完美无瑕。坦克的悬挂系统采用了大负重三轮交叉、扭杆式装置,大大提高了履带的宽度、通行能力和行驶的平稳性。更有特色的是它的动力和传动系统,使用的是燃-电动力传动方式,以一台650马力的汽油机为动力,先带动发动机,再驱动两台能带动两条履带的电动机,这样就可以用改变两台电动机的转速来转向,像开汽车一样操作方向盘。当然,这种燃-电传动方式的结构复杂,故障率太高,对作战极为不利。除此之外,&ldo;虎&rdo;式坦克还安装有一门威力很大的88毫米坦克炮,但因炮塔太重,又没有助动系统,炮手需要摇手柄720圈才能使炮塔转一圈,所以其反应速度很慢。英国陆军曾计算出:一个赤手空拳的人只要在距&ldo;虎&rdo;式坦克50米以内围着坦克小跑,就能让炮手不停地摇,直到累死,而且还不会被打着。&ldo;虎&rdo;式坦克的公路最大行驶速度为40公里每小时,但其行程只有90公里。因此,虽然&ldo;虎&rdo;式坦克在装甲和火力上与苏军坦克接近,而且战场机动性上还略胜于后者,但火力、机动、防护和可靠、简便性等综合指数却大大逊于苏军的重型坦克。&ldo;虎&rdo;式坦克在防御时具有巨大的威力,但一旦进行远距离机动就麻烦不断,总是出故障或被苏军t-34型坦克绕到侧面击毁。尽管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两种坦克存在的问题,但希特勒对&ldo;豹&rdo;式和&ldo;虎&rdo;式坦克十分欣赏,对它们的威力甚至达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他曾以为只要使用两个&ldo;虎&rdo;式坦克营,就可以救出陷入苏军重围的保卢斯军团。当然,他的幻想后来破灭了。这一次,希特勒又把扭转东线颓势的希望,寄托在两种新型坦克上,他认为他手中的这两张&ldo;王牌&rdo;是不可战胜的,他坚信这两种坦克能够突破苏军的防线。为了增加胜算的可能性,希特勒还命令德国军工业界临时拼装了90辆新型&ldo;虎-斐迪南&rdo;式战车。&ldo;斐迪南&rdo;式战车装有威力巨大的88毫米火炮,其前装甲厚度至少201毫米。并一前一后装配有两个引擎。但是,由于其重量高达669吨,其笨重庞大得不利于机动,再加上没有装备近距离防御所用的机关炮,因此只能用于高处提供火力支援。希特勒深知一再推迟&ldo;堡垒&rdo;作战计划的风险,但是他还是对上述新式武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妄想借此可以突破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防御阵地。自1943年3月1日,第一批21辆&ldo;豹&rdo;式坦克首次装备德军部队开始,到推迟的&ldo;堡垒&rdo;行动最终开始之前,共有421辆新型突击战车加入了德军部队。这其中,包括200辆&ldo;豹&rdo;式坦克,131辆&ldo;虎&rdo;式坦克和90辆&ldo;斐迪南&rdo;式战车。希特勒相信,凭借这三张王牌,势不可挡的&ldo;堡垒&rdo;攻势将彻底摧毁苏军的所有抵抗,激起德军的又一次胜利狂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