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唐朝诡事录第一季 > 第29章(第1页)

第29章(第1页)

皇帝点点头,随后叫徐纥会见崔涵。徐问崔涵详情,后者答:&ldo;我原籍博陵,父名畅,母姓魏,家在洛阳城西阜财里。我死时十五岁,现在二十七岁,在地下待了十二年。&rdo;

徐纥叫官员带着崔涵到阜财里寻其父母,果然阜财里住着一个叫崔畅的人,其妻魏氏。官员把崔涵叫进来:&ldo;这是你们的孩子吧?有人发掘墓地,把他挖出来了,你们收下吧。&rdo;

崔畅大惊,似实难相信,马上变卦,说:&ldo;我实在没有这么个孩子,刚才开玩笑呢!&rdo;

崔畅坚决不认,官员只好把崔涵带回去。过了两天,再次把崔涵带到崔畅家,后者还是不认,并在门前点火,驱鬼魂。崔家两口子,一人持刀,一人持桃枝,齐声说:&ldo;你不必来!我们不是你父母,你也不是我们的孩子,你还是快走吧,再见!&rdo;

崔涵哭泣着离去,游魂洛阳街市,到了夜里,就寄居在寺院门下。

后来,洛阳人发现这位地下人畏惧日光和水火兵器,走路疾快,直至疲惫不已才停下,人们都称之为鬼。

洛阳奉洛里,是卖丧葬用品的地方。有一天,崔涵转悠到这地方,在一家棺材店门前站住:&ldo;用柏木做棺材,别用桑木做里衬!&rdo;

人问其故,他说:&ldo;冥界有规矩,死时被柏木棺材收殓,入幽冥后,可免服兵役。有一次,冥界征发鬼兵,一鬼说,我可是从柏木棺材里出来的,应免服兵役。但被负责征兵的幽冥官员拒绝,官员说:你的棺材外表虽是柏木的,但里衬却是桑木的。&rdo;

洛阳人闻听此言,争相为自己提前购买柏木棺材,一时间柏木价格飞涨,商人们赚了一大笔银子。但当时就有很多人怀疑:这可能是经销柏木的商人搞的营销法,塑造了崔涵这么个人物,编出一个段子,唯一的目的是促销他们的棺材。时至今日,柏木家具都卖不出好价格,就是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做寿材用的。

言归正传。

尸体大殓后,棺材前需要摆放酒食肉饭。哭丧时,一边摇盖叩棺,一边呼喊亡者的名字:&ldo;起来再吃点东西吧,起来再吃点东西吧。&rdo;连续喊三遍后停止。妇女哭丧时,需用白扇掩面,或不露面,只在帷幄里号啕。居丧期间,也有不能哭的时候‐‐合钉棺材并为之刷漆时若哭,钉子就不能将棺材钉牢,油漆也不会干。

在此之前,应将下葬日卜算出。

起灵时,要唱绋讴。&ldo;绋&rdo;是牵引灵车的绳索,&ldo;讴&rdo;是牵引绳索时所唱之歌,即挽歌。

关于挽歌,很多唐朝人认为开始于西汉初年&ldo;田横五百士&rdo;的故事。当时,田横不屈刘邦,在海岛自杀。追随者不敢大哭,&ldo;为歌以寄哀也&rdo;。又有人认为&ldo;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劳苦,歌声哀切,遂以送终,非古制也&rdo;。但段成式的一位朋友(工部郎中严厚本)认为:&ldo;挽歌其来久矣。据《左氏传》,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示必死也。&rdo;也就是说,这一习俗至少在春秋时已有了。段成式认同这一点。最初,只有贵族死后才唱挽歌,到汉魏以后平民的葬礼也开始唱了。

在选择墓地时,最好在柏树林中。即使找不到树林,也最好在坟前种两棵柏树,这为的是防罔象和弗述。

这是两种凶兽。

罔象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又叫魍象、沐肿,迷恋死尸,&ldo;好食亡者肝&rdo;,但畏&ldo;虎与柏&rdo;。弗述,是另一种凶兽。按《酉阳杂俎》记载:&ldo;昔秦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而不知名。道逢二童子,曰:&lso;此名弗述,常在地中食逝者脑。欲杀之,当以柏插其首。&rso;&rdo;这种凶兽也受制于柏。

如果说柏树是二凶兽的天然敌手,那么葬礼中使用的魌头就是人为防范了。

所谓魌头,是一种驱鬼面具,同时具有收集逝者魂魄的作用。它别名叫苏衣被,又称狂阻,分两类,四个眼睛的叫方相,两个眼睛的叫僛。方相俗称&ldo;开路神&rdo;,走在驱鬼队伍的最前面,样子如下:&ldo;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rdo;。据传说,它也能驱逐罔象。

陪葬品中需要有木偶的习俗起自虞卿。此人是战国时的名士。之所以需要造一些木屋、木车马、木奴婢随尸骨埋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用以抵代虫蛊在地下对逝者的吞噬。下葬的时候,要将搭在棺材上的铭旌(人死后用金粉书写的有题词的绸子)去掉。因铭旌上写有生人的名字,生人名字被埋葬实在不吉。与逝者一起下葬的,会有很多物品,但不能有皮革、铁器、铜镜等东西,因为逝者不能见光明……

第四卷坊间轶事:

大唐八周刊

突然,风吹掉了贵妃的领巾,落在贺怀智脑袋上,贵妃回眸一笑,贺怀智有些不好意思。他是闻到杨贵妃的体香了吗?总之他心旌摇曳。

贺怀智回家后,身上芳香不散。当夜也许就梦见了美丽的贵妃。后来,他将脑袋上的幞头巾放进一个锦囊。

这是玄宗最后的太平日子。把这太平岁月推向高潮的一幕,出现在大明宫清元小殿上。

杨贵妃的香水味

唐朝盛大开放,中外贸易频繁,帝国的丝绸、瓷器被运到境外,境外的各种特产和珍宝不断被运进长安,比如奇异的动物、水果、香料、珠宝以及各种生活奢侈品。唐朝人喜欢这些进口玩意儿,一方面说明这个王朝确实开放时尚;另一方面,外来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和隐秘传说深深刺激和满足了唐朝人的想象。

这所有的一切,使唐朝给人一种如梦般的魔幻绚烂的感觉。

在美国学者谢弗那本奇异的汉学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中曾有这样的描述:&ldo;七世纪(的唐朝)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rdo;

这里说的七世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在随后的八九世纪,这种风尚并没有明显减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唐朝人对香料的迷恋,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不但为妇女所爱,也是男人的必备品:贵族聚会,诗人读诗,都离不开香料。唐朝进口香料种类繁多,除本故事中的龙脑香外,还有紫藤香、苏合香、安息香、爪哇香、青木香……正因为如此,很多域外商人把名贵香料倒腾进长安,卖给皇帝和贵族,一夜间就能赚大笔银子。

下面就看一则跟香料有关的故事,但与奢侈生活无关。

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与某位亲王下棋。如不出意料的话,这位亲王当是跟玄宗兄弟情深的宁王。著名演奏家贺怀智在一边弹琵琶助兴。杨贵妃呢,怀抱着康国猧子(中亚康国进贡的一种小狗)、身带着交趾进贡的瑞龙脑香料在一旁观看。

皇帝形势不妙,眼看要输棋,贵妃灵机一动,将康国猧子放在座位上,那小玩意儿随后登上棋盘,搅乱了棋局,为皇帝解除了即将输棋的尴尬。皇帝抚掌笑,贵妃也娇面如花,贺怀智演奏琵琶曲声更妙,只留得宁王在那里郁闷。

当时应该是夏天吧?清风中,贵妃身上的香料味道更浓,弥漫了那个午后。

突然,风吹掉了贵妃的领巾,落在贺怀智脑袋上,贵妃回眸一笑,贺怀智有些不好意思。他是闻到杨贵妃的体香了吗?总之他心旌摇曳。

贺怀智回家后,身上芳香不散。当夜也许就梦见了美丽的贵妃。后来,他将脑袋上的幞头巾放进一个锦囊。

这是玄宗最后的太平日子。把这太平岁月推向高潮的一幕,出现在大明宫清元小殿上。

玄宗名隆基,小名阿瞒,又叫鸦,昵称三郎。三郎好音乐,曾在洛阳梦凌波池中龙女赐《凌波曲》,醒后颇记得那曲子。回长安后,每每用胡琴弹奏。时宫中有舞女谢阿蛮,依那曲子排练了《凌波舞》。此日在清元小殿上跳独舞。为她伴奏的阵容豪华:玄宗亲自打羯鼓,宁王吹玉笛,杨贵妃弹琵琶,宫中乐师马仙期击方响(一种打击乐),李龟年吹筚篥(一种管乐),张野狐弹箜篌,贺怀智拍板。

《凌波曲》别名就是《醉太平》。大醉之后终于要醒了。或者说,太平久了,那太平本身也要腐烂了。于是&ldo;渔阳鼙鼓动地来&rdo;。这鼙鼓,不再是玄宗手中作乐的玩意儿,而是安禄山叛军的暴起之音。

之前,长安有术士王皎,善预测。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5年),曾与客人夜中坐于庭院,指星月道:&ldo;时将乱矣!&rdo;但不想被邻居偷听,报告给了官府。此时玄宗春秋已高,颇忌讳这种不吉利的话,于是下密诏决杀王皎。但使用了几个办法都没杀死他。最后,在密室中用铁钻钻其头,几十下后其人才死。发现他的脑骨厚达一寸八分。当时,王皎跟一名官员交好。到安史之乱平息之后,王皎竟又出现在那名官员的家门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