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希特勒二战的历史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因此,在1940年夏末和1941年春天之间的几个月里,希特勒的真正意图这一次倒是由纳粹宣传人员忠实地反映出来了,因为希特勒显然准备承认,德国的命运(至少是它最近将来的命运)在于南方的非洲。如同希特勒在1940年9月17日同苏涅尔会晤时告诉他的那样,他并不把德国在中非获得&ldo;一大片殖民地&rdo;看作是一片&ldo;移民区&rdo;,因为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已经&ldo;拥有足够的&rdo;这类土地了,他只把它看作&ldo;一种提供原料的殖民地&rdo;。这将意味着,对法国作出某种让步,并对维希政府的备种缺点假装没有看见,只要他的计划在开始时不会由于法国和它的北非领土之间的关系破裂而注定失败的话。因此,法国暂时将承担起非交战国的任务,这就是59说,它必须&ldo;在它控制的地区内,特别是在非洲殖民地内, 容许并尽力以它所能支配的一切支持德国军事领导当局所采取的各项措施&rdo;。然而,由于西班牙最后不愿意同新秩序共命运,这项重大的非洲事业终于落空,因为&ldo;向非洲进军&rdo;取决于西班牙的合作。佛朗哥将军从一开始就为西班牙的合作索取很高的代价。他在1940年6月提出的西班牙参战条件的一份备忘录里,坚持要满足西班牙对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奥兰、里奥德奥罗附近地区和几内亚湾各殖民地的&ldo;民族的领土&rdo;要求。希特勒并没有因此灰心,他还是想设法使西班牙和法国的观点调和起来,并说服马德里和纶希,使它们认识到,倘使轴心国在非洲的事业成功了,它们将会有&ldo;更为广阔的前途&rdo;。但是尽管佛朗哥一再保证说,西班牙&ldo;无时无刻不感到自己同轴心国完全一致&rdo;,尽管他公然承认&ldo;历史的命运&rdo;已经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他&ldo;牢不可破地&rdo;团结在一起,但是当轴心国联合进攻直布罗陀并向北非进军的日期确定下来后,佛朗哥却认定西班牙在经济上无力参战。于是,所谓&ldo;费利克斯战役&rdo;(占领加那利群岛、北非和直布罗陀的代号)只得无限期地推迟下去,而希特勒也就开始再一次把野心转向东方,因为他心里一直感到他所追求的生存空间应该在那方面。

虽然1941年德国人对俄国采取的冒险行动有一个特色:即在发动军事进攻前先作了周密的政治策划,但是这种策划主要并不是为了要实现新秩序所标榜的目标,60而是为了要保证对有关地区实行残酷的剥削。1941年4月20日以后,罗森贝格以希特勒&ldo;东欧地区问题中央研究代表&rdo;的身分制订了一项改组东方地区的宏大计划。他或许会争辩说,这个宏大的计划同他过去在《人民观察家报》上说明的新秩序的广泛概念是一致的。但是他的计划的重点在于德国将要获得的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总的利益。按照罗森贝格的看法,德国必须集中力量在苏联被占领的地区内建立&ldo;三个庞大的国家单位,按照三种不同的法律加以管辖&rdo;。第一个是波罗的海地区。它开始时将成为&ldo;德网的保护国&rdo;,尽管最后&ldo;通过对适当的种族成分德意志化,通过德国移民向该地的迁徙,再通过把不良分子全部清除出去&rdo;后,它将变为德国本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这个地区不仅将移去一些伏尔加河居留地的德国人(&ldo;在不良分子全部被清除以后&rdo;),还将移去&ldo;丹麦人、挪威人、荷兰人,而且‐‐在战争胜利结束后‐‐还有英国人&rdo;。但是,对原来的波罗的海国家的领土和它们的内陆地区‐‐白俄罗斯之间,将作出显着的区别。白俄罗斯由于&ldo;性质完全不同&rdo;,只能用作该地区的其余地方和总督辖区以及瓦尔塔兰的种族渣滓的&ldo;垃圾堆&rdo;。第二个地区是乌克兰。它将成为&ldo;与德国结盟的一个独立国家&rdo;。第三个地区则是高加索,它&ldo;同北面毗邻的地区一起&rdo;将成为&ldo;一个有一名德国全权代表常驻的联邦国家&rdo;。

总而言之,这根本不是希特勒本人所关注的那种大空间的规划。这一点,1941年7月16日在元首大本营召开的讨论东方领土组织问题的会议上,他已有所表明。这时候,他关切的只是德国能够并吞多少被征服的领土。所以,在7月16日的会议上,他着手挑出可以立即并入德国的地区。他说,奥地利从前的行省加利西亚应当成为&ldo;德国的领土&rdo;。&ldo;整个波罗的海地区&rdo;‐‐罗森贝格所建61议的&ldo;德国保护国&rdo;地区‐‐也应成为大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东北方面,列宁格勒必须夷为平地,然后再把它交给芬兰人,而且芬兰人还&ldo;要东卡累利阿&rdo;。在南端,必须把所有的外国人从克里木&ldo;和可能的最大的内陆地区&rdo;清除出去。然后,由德国人移居进去,再使它象伏尔加河流域的德国侨民居留地和&ldo;巴库周围的地区&rdo;那样,成为德国的领土。

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还表明了他对这一意见的看法,即对苏战争是代表全欧洲的一场战争,因此不仅是德国,而且所有同德国合作的国家都应该从中得到好处。这是宣传人员特别喜欢的一个话题。他们认为,东方战役已经使德国能够用苏联的自然资源&ldo;供欧洲使用&rdo;,而发动这场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共同战争,现在意味着&ldo;欧洲的公益应当放在民族的私益之上&rdo;。这也是遇到合适的时候希特勒本人在演说中乐于利用的话题。不过这一次是开诚布公说话的场合,希特勒并不是在作宣传性的演说。当时,维希有份报上恰巧刊登了一项声明,强调在反苏战役中所有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这促使希特勒在会议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怒气发泄出来了。他坚持说,主要的问题是:德国人自己知道他们要些什么。德国人不需要把他们的目的向全世界公布,德国的道路决不应因为这种宣言而弄得较为艰难。实际上,这种宣言是多余的,&ldo;因为只要我们武力所及,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在我们权力所不及的地方,我们反正也无可作为&rdo;。虽然鉴于德国人在东线遭到的挫败,希特勒后来的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但是我们应当把他的这些话看作是对俄国发动进攻时他的真正的态度和实际的意图。假定希特勒发觉自己可以任意胡为的话,那么东方的生存空间无疑将按照他在1941年7月16日的这次会议上所提出的这样组织起来,该地区里新秩序所标榜的目标将被人悄悄地忘得一干二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