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中国职业科幻作者积分评定制度的大体轮廓,请大家一同研究这个问题。
五节职业作者体制的建设 第十四章
业余作者的作品不敷选用,有的出版社转而找专业作家写科幻小说。当然,象梁晓声、朱苏进、毕淑敏、乔良等专业作家都有过类似科幻创作的尝试。但科幻创作有着与纯文学创作不同的自身规律,并非直接搬用纯文学技巧就可以奏效的。专业作家写的科幻小说,如果用科幻文学的标准来评价,恰恰十分业余。
其实,九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本已有了解决的条件,那就是出现了一批&ot;业余专业科幻作者&ot;,如刘维佳、赵海虹、周宇坤、凌晨等人。论职业,他们是业余作者。但他们除了科幻之外,基本没有其它创作。他们一般出身于科幻迷,在科幻创作上钻研很久,有了相当的经验和体会。但他们这样的潜力缺乏一个释放机制。为了不给他人作嫁衣,尚无哪家出版社或杂志社计划将他们扶持为专业科幻作者。
国内一般的出版机构不把作者视为&ot;自己的人&ot;,他们仅充当二传手和筛选器的功能,把作者手里的作品通过挑选,然后送到读者手里。有些出版机构有所谓&ot;签约作者&ot;,也仅仅是给作者进行一下包装而已。
出版单位可以为作者提供许多服务,以求得共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服务,应该是帮助作者&ot;充电&ot;。这其实也是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作者长期得不到知识和经验的补充,生活积累枯竭,好作品的源头就不复存在了。出版社也只能靠这些作者以前的名气赚钱,但这样的钱是赚不了多少的。
帮助作者&ot;充电&ot;,主要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帮助作者学习有关知识。使他们早日成为&ot;学者型作家&ot;。二是提供关于读者和市场方面的信息。作者缺乏全面了解市场的条件,常常盲目创作。这对于以商业出版为目的的出版机构来说,等于是一个浪费。虽然作者的时间精力是他自己的,但写出不能发的作品,等于间接耽搁出版机构的工作。因此,定期向作者发布有关读者市场方面的调查资料,会帮助作者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
以上两点应该成为一个商业性出版机构的日常工作。
除了商业化体制的建设之外,科幻创作的职业化还包含两方面内容。一种社会实践成为一门专业,至少要有这么两个标志:一,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基本概念到操作方法都谈到的理论体系。不少科幻圈里的人爱把科幻文学与主流文放在一处比来比去。我想,要比的话,先要看一到主流文学有一个从几千年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理论基础。正是这个理论基础,使搞主流文学的人有依托,有归属感,使主流文学更有专业性。而科幻界的人士因为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遇到外行人指手划脚,反击起来一向苍白无力。
其次,要有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搞主流文学的人可以踏踏实实地填写自己的履历──我是某某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或进修过某某学校的文学函授专业。相比之下,搞科幻的人总是一副草莽形象,顶多算自学成才。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搞科幻?怎样达到这个标准?谁也没有这个标准。没有鉴定能力高下的职业标准,也就没有投提高个人能力的目标,没有赢得外界承认的前提。
六节建立全国性科幻推广中心 第十四章
从长远角度来讲,建立全国性的科幻艺术推广中心,既是科幻艺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幻艺术职业化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成立这样的中心,不仅能使科幻艺术的创作与推广走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将使社会各界真正把科幻艺术领域视为一个独立的存在。
从功能上讲,这个中心将起政策研究、市场构建和利益协调三个作用。首先,科幻推广中心能从宏观上研究中国科幻事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指出科幻艺术发展的前景。上能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扶持科幻艺术的政策,下能为具体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其次,这个中心将起到团结组织全国科幻工作者的作用。目前,国内的科幻工作者星散在各地,缺乏沟通联系,对业务提高和个人发展极为不利。有这样一个中心是大家的共同需要。因此这个中心的主要作用是使潜在的科幻市场有形化,通过一些年会和其它活动使科幻作者、出版商与读者三方联系有效沟通渠道。而且可以组织所有在这个领域的机构进行一些共同的开发活动和集中的对外宣传。象上文中的科幻工作者评定任务,也主要应由这样的核心机构来完成。
最后,这个中心也具有&ot;同业公会&ot;的性质。科幻市场总体规模这个蛋糕目前作的还不够大,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外,行内的一些分割与垄断行为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有一个利益超然的协调中心存在,有助于抑制此类行为的影响。
从可能性上讲,建立这个中心有&ot;科协方案&ot;、&ot;作协文联方案&ot;和&ot;独立方案&ot;三种。以可能性来讲,在科协机构中建立这个中心比较容易实现,因为长期以来各地科协都是惟一与科幻打交道的部门。但科协方案较难反映科幻的艺术本质,极易将科幻艺术重新置于&ot;科普工具&ot;的狭窄范围内。&ot;作协文联方案&ot;如能实现,体现了科幻艺术的认祖归宗。但由于纯文学界与科幻界长期缺乏来往,以目前纯文学界对科幻艺术的了解来看,要作的工作较多。最佳选择是独立方案,但实现它要有更长的路去走。另外,只有在前面各章所述各项工作都有一定积累之后,建立这个中心才能提到日程上来。否则将因水不到而形成空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