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一生何求,多少贤人哲士、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无不在追寻这个问题,而因为茫然不知答案,郁郁而终。西方文化却以高度的抽象概括,总结出人之一生,所求者无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社会关系的需求、自尊需求与自我实现五个需求层次。&rdo;,尧明说道。
所有人登时耳目一新,都侧耳倾听。
&ldo;第一个需求层次是最基本的,是人的生理需求,衣食住行,若我再加一条,还包括性。阎公当代大儒,知道克己复礼,不齿于物欲沉迷。傅公&lso;布衣将军&rso;,蒋公效法日本武士之节俭朴素以锻炼意志之道,周公以民之疾苦为己任。公等中华姣姣人物,在物欲方面,均善知足,甚至克己奉俭,实为国人之大幸。当然,有些中国军阀豪强,追求吃山珍海味、衣绫罗绸缎、住豪宅别墅、行名马香车,玩弄无数女人,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物质刺激的病态追求。我想在座诸位,都不屑为之。&rdo;
尧明说完后,大家都点点头。阎锡山叹道:&ldo;谢谢尧先生赞我。世人均爱积攒金钱。然而我所需者,不过一日三餐一张炕而已。&rdo;
&ldo;第二个需求层次是人的安全与自由。&rdo;,尧明说道,&ldo;在没有安全与自由的时候,人不论有多少富贵,就如西晋之石崇,只为爱一个美女绿珠,便招杀身之祸。&rdo;
&ldo;其实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人人自危。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还要整日担心人谋权夺位,心不能安。&rdo;,尧明一边说,一边看着阎锡山的表情。其时民间早有传说,说阎锡山周旋于蒋介石与日本人之间,为保一地方势力,如鸡蛋上跳舞。
&ldo;尧先生此言差也,战乱之中,何得个人安全?&rdo;,阎锡山的谋士赵戴文自以为抓住了尧明话中的漏洞。
&ldo;为保得一国人民之安全,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即便今日战死,心中也坦荡平安。这就是抗日义士所求的安全。&rdo;,周恩来立即严正地反驳道。
&ldo;边患之处,人民确实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有热血男儿,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家卫国。&rdo;,尧明说道。
&ldo;但若国家后方,没有清明的法律。为了富贵,甚至为了生存,人人触犯法律。我听说中华民国的官吏,任意抓十个出来,一枪毙了,其中九个都不会冤枉。当一个社会造就了如此的人人心中都没有安全感的官吏,又如何指望人民有安全感呢。还有人治、军阀、土皇帝等等,当权者握有不受法律制约的生杀大权。这样的国家,怎么能算人民的国家呢?这样的政权,又怎么能算人民的政权呢?那保家卫国的志士的鲜血,若造就了这样一个国家,且不是白白流淌了!&rdo;,尧明这番话,却将矛头指向了蒋介石。
阎锡山一边深思,一边对尧明产生了敬意,知道他是为了中国,而不是为了帮助蒋介石建立独裁。
&ldo;阎某一生委屈求全,固然有一己私心。但更多的,也是为了山西境内,人民的安居乐业。此心天日可表。若蒋先生能顾及整个中华民族之家家安全,人人乐业。阎某就放弃这区区山西军政大权,又有何憾。&rdo;,阎锡山渐渐开始解开心中块垒。
&ldo;第三个层次是爱与社会关系的需求,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求。&rdo;,尧明说道。
&ldo;封建王朝之君主,为一己之私,成孤家寡人,徘徊于同床异梦、众叛亲离之间。军阀、枭雄、强豪,为一己之欲,启天下战乱,置民于水火。这样的人,虽宾朋万千,应者如云,盘根错节,于人民心中,尚不及一施饭之漂母。只需要看他们在权消势失时,树倒猢狲散的凄凉,就知道他们心中并没有爱,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也只是他们手中的权势金钱而已。&rdo;
&ldo;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军阀豪强,不过是权力之奴隶,集团利益之囚徒。心不能见天日,目不能识是非。却偏要做出目空一切之态,以权势骄人,以铜臭袭人。在自我实现上,远不如一传播福音之谦谦基督徒。&rdo;
&ldo;阎公握山西之军政大权,请问于人生之需求,究竟曾满足几多呢?只要阎公不是那种被虚荣障目,被谗言塞耳之人,当知你现在不过是一贫如洗而已。&rdo;,尧明说道。
一生何求?中国儒家数千年的克己复礼,只不过是压抑所有人的人性,去维持一个叫皇帝的人,以及他所统领的官僚阶层,在第一层次的物质需求上,达到病态式的满足而已。普天之下,人人自危,这就是封建统治的本质。
这番话使得所有的人都陷入沉思。当时中国刚刚接受西方文化不久,以这种现代的需求满足理论看来,简直是在原始社会。
就在这时,有一个俏丽的小丫鬟模样打扮的少女,正好上前来为尧明斟茶。尧明礼节性地回头一笑,表示谢意。却不知她竟然被尧明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吸引住了,被尧明一看,心中一惊,脸上一红,却将一盏热茶打翻在尧明的身上。
&ldo;婢子死罪!&rdo;,那小丫鬟吓得花容失色,赶紧跪倒在地。
尧明很自然地将她扶了起来。看到她怯生生的样子,他心中一动。
&ldo;姑娘莫需害怕,这不过是一个小小过失而已。我只是想顺便问姑娘一句,姑娘在阎家,衣食住行自然不缺了。&rdo;
那小婢低声回答道:&ldo;阎老爷待下人很好,小婢温饱无忧。&rdo;,对答之中,语声温柔,倒像有几分学问。